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Large Vestibular Aquduct Syndrome ,简称LVAS )是70年代末随着CT问世而发现的一种致聋疾病,主要表现为幼儿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1978年被正式命名为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除前庭导水管扩大外,不合并其它的内耳畸形。患者多3-4岁发病,感冒和外伤常常是发病的诱因,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



解剖上,前庭导水管是连接骨迷路与的后颅蜗脑脊液的骨性通道,使得骨迷路内的外淋巴液直接流向脑脊液,因此,外淋巴液与脑脊液是直接相交通的,而外淋巴液的成分属于细胞外液,即高钠低钾,与脑脊液完全相同。显而已见,迷路内的外淋巴液的压力直接受后颅窝内的脑脊液压力的影响,尤其该管径过于宽大时,运动或屏气等促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都可以直接挤压膜迷路的前庭平衡感受器出现眩晕症状。其次,前庭导水管的管腔内容纳着膜性的管道,也就是我们通常称谓的内淋巴管。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也称先天性前庭水管扩大。过去对本病的诊断率较低,近年来由于高分辨CT的应用,使本病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被划列为先天性耳聋,对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并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针对先天性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前庭导水管连接骨迷路发育畸形,该管径过于扩大影响耳神经细胞发育,从而引发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疾病。修复耳神经是目前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最好的治疗方法。

李全义语录
个人座右铭:用真诚的心,严谨的技术,去善待每一位耳朵疾病患者
北京聋哑专家李全义主任十分重视医疗安全及服务质量。通过应用“分型、分性、分期”的方式全面高效地治疗聋哑疾病,实现了聋哑疾病的超精细治疗。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患者评价,着名教授,为人善良,他对医术的追求是精益求精。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现在还有许多工人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并且因为工作方便或舒适度等原因未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对噪声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到听力严重下降,出现职业性噪声聋,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听力受损是不可逆的伤害;同时,对企业而言,将面临高额的赔偿。因此,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需要重视噪声危害,
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