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凯院长|走出体制医病者也医心


医美野蛮生长:回归医疗本质,好医生需要被看见。

纵观美业内,除了获客,医美还有一痛点是:好医生难求。医美整形的复杂性、综合性、超前性对医生综合能力有着超高要求。从接受高等教育开始到执业,只有持续的学习和不断提升技能,最终才能成为一名有技术体系,能够得到同行及求美者广泛认可的优秀医生。

这是一个不可用资本缩短的历程。

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医生,池凯院长如“刀尖画家”,聚焦高难度整形术式,持续精进并建立自己的专属技术体系,已在美业驰骋十余载。

荣誉加冕,经历说话,一切有据可考:


思想与心:坚定的开始

早年间尚处学生时代的池院长选择了医学专业,采访问到青葱岁月被一语带过,不过想来也都知道,医学生的日常除了读书就是操作,循环往复,技术为本。

后来,刚刚毕业的池院长被分配进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室,专攻疤痕修复、畸形矫正。少年如老者,救死扶伤。

医生这个职业总是天生带着几分敬畏感,作为一名外行人,今天如果没亲耳听到池院的描述,都不敢相信每天能有这么多人遭受着“缺陷”的痛苦。池院长表示:每日接诊被大面积烧伤、烫伤,先天/后天缺陷的病患高达50例。受伤者“面目全非”,治病者“痛彻心扉”。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伤害与悲剧每天都在上演,修复治疗已成为刚需。

话提及此,感慨良多,池院长说:“面部、身体、器官都可以被修复,但医人病者医不好心,有太多的人身体恢复健康,灵魂却依旧千疮百孔。”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主张言论自由的时代,颜值的好坏基本决定了别人的第一印象,群居生活的我们每天都在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着别人的审阅,身体/颜值缺陷就是自卑的根源。


“从医之始,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患有唇腭裂的小女孩。”

据池院描述,离开公立医院进入医美领域的契机也于此了。曾接诊过一名唇腭裂患者,当时的情况很不乐观,这位“被上帝吻过的女孩”年仅4岁,眼神里只有怯懦与害怕。接诊之后,池院和主任一起研究了手术方案,但在手术的术式上年轻的池院长和主任意见有了不同,池院认为在中规中矩的手术之上要有一些细节变动,矫正修复的同时照顾到美观度,毕竟面部器官将会影响这个女孩的一生。年轻的主刀医生选择坚持了自己的意见,术后的效果也获得了院内主任与患者家属的一致认可。

再多的荣誉称号都比不上患者肯定的笑容,那个小女孩的笑容治愈了池院长。“整形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让有缺陷的人回归普通人,让普通人变得不普通。”

后来池院长走出公立医院体制,医病也医心,专注面部精雕、医美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