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比较顽固的慢性疾病,一旦发作让人觉得鼻子里像塞了棉花,呼吸不畅。睡觉时更是要张嘴呼吸,影响睡眠质量,憔悴不堪。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可否用中成药来对付鼻炎呢?

首先,让我们来复习一下鼻炎。鼻炎是指鼻腔黏膜下组织的炎性疾病,是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干燥性鼻炎等鼻腔黏膜性改变的总称。临床表现为鼻腔充血或水肿、鼻塞、流溢、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伴有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胸痛胸闷、精神萎靡等状况,甚至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严重者会导致鼻咽恶性肿瘤。
本病属中医学的伤风鼻塞、鼻塞、鼻鼽、鼻槁、鼻渊等范畴。正气不足,表卫不固,外邪侵袭,肺、脾、肾等脏腑虚弱,或气血瘀阻等,是其致病因素。现代研究认为,汽车尾气、化妆品、装饰材料和食品添加剂等,是引起鼻炎的主要原因。
鼻炎患者在选择鼻炎药时要先分清自己患的是哪种鼻炎。鼻炎主要分为六种,鼻炎症状各有侧重,选择鼻炎药对症是关键,不能人云亦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另外鼻炎药长期服用效果不佳,分期对症治疗才是最好方法。

不同类型的鼻炎症状不一样,要由医生辩明类型,找准病因才能用药治疗,否则会贻误病情。
1、急性鼻炎:主要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起病时患者鼻内先有干燥感、打喷嚏,随即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流清水样鼻涕,后鼻涕变为黏液脓性,说话时呈闭塞性鼻音。治疗同时还要大量饮热水,饮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畅,如果伴头痛,要加服解热镇痛药等。
2、慢性单纯性鼻炎: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引起的。主要鼻炎症状是鼻塞,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寒冷时加重,鼻涕多为黏液脓性,有时不易擤出。由于患者鼻子不通气,长期用口呼吸和鼻涕的刺激,易产生慢性咽炎、喉炎等。用鼻炎药和手术结合是最佳疗法。
3、鼻窦炎:又叫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衣着适度,多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鼻子干燥,不要轻易滴用鼻药。
4、过敏性鼻炎:表现很像感冒,口服抗过敏药物或采用手术疗法,可降低鼻黏膜敏感性。
5、干燥性鼻炎:鼻腔内干燥不适,分泌物减少,病人一般无鼻涕,由于鼻内干燥诱发痒感,病人常挖鼻子。治疗方法重在防止黏膜干燥。
6、血管运动性鼻炎:表现为鼻塞、喷嚏和流鼻涕等症状。它是植物神经、内分泌对鼻黏膜血管、腺体功能调节失常引起的鼻病,虽然不是过敏反应引起的,但它有和过敏性鼻炎相似的症状,因此治疗时一定要诊断准确,避免误诊。
许多患者会有这样的体会,某个鼻炎中成药刚用时,效果比较理想,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用药越用越无效,病情甚至有反弹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
刚用药时有效,说明这个药适合患者当时的体质;随着药物在患者体内发挥了疗效,或者增强了防疫功能,或者帮助驱除了病邪,这时患者的身体内环境也随之改变,中医认为,身体变化了,就需要重新对症下药,才能因时制宜地治疗疾病。
“所以,中医治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什么老中医会要病人一两周后复诊,就是这个原因。因此,鼻炎药再好,也不能连续吃上一两个月,最好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
综合治疗手段很重要
病情严重的鼻炎患者,中成药往往效力不够,需采用综合性治疗手段,病情好转后再用中成药巩固疗效。比如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到医院进行耳部穴位的敷贴,调理脏器的功能,其短期疗效好,然后在医师指导下,正确服用鼻炎药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