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一下,七大姑八大姨,隔壁王叔李婶子,把你当做爱情贫困户,精准扶贫到你家,苦心婆心念念催。本应该风光的你,被碾压成渣渣。
别拿什么“单身回家过年指南”之类去安慰自己,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小鲜肉道高一尺斗不过老司机魔高一丈。
今年春节,“老阿姨”唐小姐终于不惧父母逼问了。她在伊对上找到了自己的真爱。视频中一见钟情,相处9个月,各项考核都过关,可以带回家见爸妈。想象着亲友“大跌眼镜”的样子,她都能笑出声来。
城市多少单身狗,理想爱情无觅处
唐小姐是山西省某地级市的一位29岁的单身女青年。上学时因为父母严防死守,没有多少谈恋爱的经历。毕业后,又是因为父母的千呼万唤,奔波在相亲和被相亲的路上。虽说也处过几个男孩,但是,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走到一起。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小姑娘,有的是时间,可谁知道时光如梭,一晃就奔三了。


这两年,她明显发现,叫自己“姐姐”的越来越少,叫“阿姨”的越来越多。有一天,竟然有一个小男孩,叫自己“老阿姨”。虽说这熊孩子是顽皮了点,可孩子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别人都觉得唐小姐眼光高,但是,她认为这是不理解自己。唐小姐是独生女,家境很好,母亲是教师,父亲很早就下海经商,家底不薄,家风家德也是有口皆碑。自己又是大学毕业,在公司也是业务骨干。既然都等了这么多年了,怎么能随随便便嫁人呢?她说自己的条件并不高,只是想找一个懂自己的人。
起初,身边不少朋友和同事热情地给她介绍对象,但是,她都没看上。后来介绍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以前的热心朋友,见面都回避谈找对象这事儿。在这个三四线城市中,自己认识的人本来也不多,靠亲友介绍对象,这条路走不通。于是,自己也尽量不提及这个话题。
唐小姐说,城市里像她这样的单身女孩多的是,大家生活的也不错,干嘛非要把自己嫁出去呢?为了避开父母的唠叨,她在节假日尽量不回老家,或者回去尽量早点走。
没错,像唐小姐这样的单身,城市还真不少。
据新华社新媒体报道,中国单身人口总数已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年轻的单身群体数量庞大,相亲也成为社交常态。就90后数据来看,近七成单身90后恋爱经历不足2次,其中两成为“母胎单身”。2018年,结婚率仅为7.2%,这个数字创下了近十年来新低。
不仅中国,日韩也同样如此。日本的一项“终生未婚率”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50岁之前从未结过婚的日本男性比例约为23.4%,女性比例约为14.1%,并预计到2035年约有一半日本人单身。“超单身社会”和“单身大国”正在成为日本的新“标签”。韩国统计厅发布的《2018年结婚及离婚统计报告》也显示,2018年,韩国人口每1000人中登记结婚数量为5对,创下1970年以来的最低值。
看来,单身是世界性的话题。可,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单身”却成了问题。唐小姐觉得很无奈:“地方文化,不能认同多样性的生活。”
众里寻他千百度,脱单只有靠自己
唐小姐虽说寻爱的路上备受打击,但是,内心里还是很渴望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在9个月前,公司的一位和自己要好的女同事忽然宣布结束单身。每天下班都有一个男孩来接她。她一脸甜蜜的样子,多少让人羡慕。
有一天,这位同事和男朋友请唐小姐和其他几位同事一起吃饭,算是向朋友们公开关系。这个男孩很热情大方地招待大家,所有人对他的评价都很好。在大家的要求下,这位同事讲述了与男友的认识过程。原来,他俩是通过恋爱交友APP伊对认识的。先是在线上红娘的撮合下视频相亲,之后加为好友,在微信上聊天。觉得时机合适,他俩就在一个咖啡馆见了面。这位同事还专门到男孩的公司去确认了一下他的情况是否属实。不久,他俩就确认了恋爱关系。
这位同事说,很感恩这份姻缘。如今,她也申请在伊对上当起了网络红娘。她说,挣多少钱倒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成就姻缘。不是这个交友渠道,不知道多少人会错过缘分。
在这位热心同事的“怂恿”下,唐小姐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在伊对上开始相亲。这位同事做她的红娘,“逼”着她隔三差五地与男士视频相亲。这位同事还有一套“理论”: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从之。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概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她终于认识了如今的男友范先生。

范先生比唐小姐大两岁,是本市人。他从前公司辞职,创业搞餐饮外卖。白手起家,两年的时间,已经有3家连锁店。唐小姐为男友的那股拼劲折服,喜欢听他讲远景规划,她时不时也会表达自己的建议。范先生也欣赏唐小姐,开玩笑说“这是天上掉下个白富美”,让穷小子“吃天鹅肉”。
唐小姐已经见过了范先生的父母,也决定春节带着男友去见自己的父母。她说,今年再也不用担心父母逼问了。不仅如此,今年的春节她家一定是最欢乐的。
唐小姐说,她和男友特别感谢伊对给她俩带来的“网络情缘”。她建议天下单身男女要勇敢走出去,主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能帮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而幸福就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