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明确把牙膏等口腔护理用品纳入化妆品范畴进行监管。“修订草案送审稿”在8月20日前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预计年内正式公布。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牙膏的属性转变意味着什么?我们该怎么买牙膏?
牙膏纳入化妆品范畴进行监管 推广不能吹牛咯

为什么牙膏会变为化妆品?
在《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公布之前,牙膏仍然属于日用化工品的范畴,和它属于同一类的有香皂、塑料梳子、牙刷、洗衣粉、护手霜、洗面奶、洗涤剂、洗发液、染发剂、洁厕灵、洗手液、各种美白防护霜剂、沐浴液等等。这也是大家很容易接受的分类。
可为什么牙膏会变为化妆品?记者了解到,现行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是1989年发布,1990年实施的。专业人士认这25年前的规定和现在的实际情况已经有些不太符合了。
大家不妨拿起自家用的牙膏看一看,包装上有没有标注各种含量。
在属于“日用化工品”的日子里,关于牙膏成分及含量,并没有要求进行标注,那些成分的真假以及在牙膏中的含量,让人无法考究,普通人也未必明白其具体功效。
而送审稿规定,化妆品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以商标、图案或者其他形式虚假宣传产品功效,不得宣称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暗示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
“美白”、“牙龈止血”?牙膏没有这么神
“美白”、“牙龈止血”都是牙膏产品们司空见惯的宣传口号,如果《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得以通过,在不久之后,这些说辞就不能出现在广告里了。
那么事实上,牙膏们真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浙大一院口腔科副主任汪国说, “前几年有一个牙膏厂商,拿着几款产品到我们科室做实验。”产品包括主打美白、主打牙龈止血的,还有一款普通款牙膏。
“当时我们也想验证一下牙膏在这几个方面到底起不起作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医生们采用双盲对照的方式,最后拿着实验结果对比一看,三款产品几乎没有任何差异,“美白款的并没有特别美白,止血款的也没有特别能止血。”
实验结果没有达到厂商的预期,不过在汪国华看来,这并没有多少意外。
“即便牙膏中确实含有这些成分且含量较高,但在短短的刷牙时间里,也无法有效地作用于人体。至于宣传中的医疗效果,必须提供数据,要有临床试验支持才行,但是现在很多数据和资料是企业自己提供的,公信力较弱。”
首先看看美白效果,“其实和牙膏成分没有太大关系,主要还是靠长期、正确的刷牙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刷牙主要起到机械清洁的作用,“顶多牙膏里有摩擦剂,有辅助清洁的效果。”
再来看看牙龈止血的功能,“牙龈出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高血压、血液病、牙周炎,都有可能造成牙龈出血。”不少宣称有牙龈止血功能的牙膏,没法针对所有的出血情况,在汪国华看来,出血现象被掩盖,是件更严重的事情,“如果不早早看医生,病情很可能会进入晚期。”
口腔科医生是怎么选择牙膏的?
“如果亲戚朋友让我推荐牙膏,或者我们自己家用,我会怎么选呢,我会让他们多个品牌轮换着用。”汪国华说,这是牙膏选购中最关键的一点,“虽然很多牙膏的宣传有些夸大,但是基本的质量都是有保证的。”
而牙膏的轮换使用,就不会给口腔中的特定菌群一个长期不变的适宜环境。
另外,就是成人、儿童的牙膏,要分别选购,“特别是8岁以下的孩子,一定要买儿童专用牙膏。”这是因为成人、儿童牙膏在氟含量上有区别,成人款的产品,对孩子没有好处。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汪国华每次都买小支的牙膏,“这样一支牙膏很快就能用完,可以换一款用。”
最后,牙膏的“口味”、“口感”也在汪国华的考虑范围之内,“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口味,刷一会儿就要吐掉了,刷牙时间不够长,对牙齿的清洗就不到位。”
想要牙齿美白怎么做才最正确?
首先,正确的刷牙方法是不能少的,在视频网站里,手把手的教学视频很容易能搜到。
另外,每隔半年,可以到牙医那里做检查,看看有没有必要洗牙。洗牙除了美白牙齿外,还能去除刷牙时清理不了的细菌,是蛮有必要的护理措施。
牙龈出血不能用牙膏解决怎么办?这个就得赶紧让专业牙科医生看看了,“尽早让医生查出病因,才能有针对性治疗。”汪国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