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TF的口红将近380元人民币的单价还是被热爱美妆的人“抢破头”,为什么你的口红价格那么便宜却还是卖不出去?
一支口红从概念到配方设计再到品牌营销最后到消费者手中涉及以下几个要素:
价格定位(Price point) |
地区法规(Legislation) |
营销诉求(Marketingclaims, if we want to use special ingredients.) |
包装(Packaging) |
客户需求,这里指化妆品生产方的需求不是终端消费者(Customer requirements, if we work for a private label service.) |
生产可行性(Productionpossibilities) |
感官指标(Sensorialspecification) |
理化指标Physicochemicalparameters) |

大家或许从各个渠道都明白,营销成本占化妆品极大的比重,具体比重多少忘记了。而在预算使用上例如丝芙兰在法当地将营销预算六成拿来做各种直接营销、三成拿来投硬广、一成用来维护PR。
但这不是这个话题的重点,因为在化妆品领域品牌商和生产商不一定是同一家企业。例如Chanel不一定会亲自去生产,而是一堆大牌生产商跟在屁股后面提供配方和产品研发。Chanel只负责貌美如花。强化品牌价值,品牌说多了都是在溢价,这次重点要说终端消费者一般不会去接触的。
口红的配方。口红的配方一般由以下物质其相应功能组成:
稀释油(diluentoil) | 例如使用蓖麻油、羊毛脂 |
固化剂(solidifier) | 例如棕榈蜡 |
防腐剂(preservative) | 例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
颜色分散剂(pigmentdispersion) | 例如蜜蜡 |
着色剂(colorant) | CIXXXX |
香精香料(fragrance) |
例如口红采用的蜡。纯天然的蜡会采用小烛树蜡、巴西棕榈蜡或者蜜蜡。退而求其次,会选用矿物蜡,如化妆品级地蜡、化妆品级微晶蜡、化妆品级合成蜡等。这里厂家的好坏就有区别了,不是说便宜的化妆品原料就一定不好。但相对而言,二三线品牌在用料的考究上,很容易和一线品牌拉出差距。其次,一线品牌的供应商一定也是一线品牌,要么也是符合一线品牌厂家验证的优质供应商,不是人人都有资格给一线品牌供货的。这就是品牌溢价背后更深的价值。 好的配方在运用以上原料做成配方phase后直接量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很多专业的细节。

其次,有些口红会出现发汗现象(lipsticksweating),这是由于蜡网络的油结合能力差和/或由于油含量高引起的过饱和而出现的现象。当温度升高时,唇膏中网络和油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就出现发汗。(某专利)
再其次,你买的口红会不会褪色。如果美眉们买的口红容易褪色,就说明这支口红在设计配方时颜料和分散剂和其它成分没有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这就要设计配方时考虑用溶剂型颜料还是用粉末型颜料,如果要增加颜色的持久度,可能还要加入例如亚丁香基丙二酸二乙基己酯或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来固化颜色。
这些大家看不懂的原料不代表它多值钱,很多都是白菜价格。同样的,BASF能供应的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到处也有供应商可以供应,只是进不进得去供应商体系罢了。从原料角度看,贵的化妆品和便宜的化妆品,只要质量达到地区立法标准,产品质量上是差不多的。(这里主要指重金属含量等的理化指标)价格的区别主要在品牌定位,例如娇兰vs美宝莲。
但是从配方设计的角度看,一线品牌之所以是一线品牌,就是因为靠产品说话。如果说品牌商打广告是为了强化定位、强化定位是为了体现价值、增加毛利,那么盈利的背后除了财报要好看,还有很大的钱是投入到产品研发中。体量越大的企业越是如此。只有这样才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产品越做越好,自己也越来越赚钱,消费者也越来越爱你,对不对。

一只120的口红和一只78的口红,可能原料成本前者占18,后者占11。只差几块钱而已,但是营销成本(按毛利40%算)前者可能占去30块,后者占去10块。这样算很多人会感觉大部分的钱都花在广告上了。可是要知道,这7块的原料成本差异,是基于化工工业化规模生产压下来的结果,且本身不是什么高尖端物质。
但是参与这只口红配方设计的团队(外包也好自己的团队也好),一线品牌的开发人员和二线品牌的开发人员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不是几块钱原料成本/只可以直观体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女生用过某几只口红后就不怎么换其它品牌。然后一整个化妆柜上都是一个系列不同颜色的口红。因为不油、颜色不会熨、不褪色,甚至味道可能好闻又好吃。这就是配方的差异了。我再强调次,品牌越大价格越贵不代表配方越好,配方好不好只有专业人士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