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关店启发:化妆品销售渠道之殇


图说:沃尔玛山姆会员店未来3年增逾6成门店

化妆品行业因为其属性不能缺乏体验销售部分,而KA渠道一直被视为化妆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近年这个渠道的销售业绩以及发展情况皆不如乐观。著名零售商业大型企业沃尔玛在2014年噩耗不断。继大量关店、高管离职后,今年年底又传沃尔玛中国将大裁员。此次裁员的导火索或许正是沃尔玛新近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在一片宣扬“小而精”的呼声下,KA渠道以沃尔玛为例,如何走出康庄大道?

关店裁员业绩降 沃尔玛领衔KA之殇

11月底,一则关于沃尔玛中国区将裁员的消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流传。随着对沃尔玛总部办公室架构进行调整,年底前,沃尔玛中国还将裁员近250人。沃尔玛方面表示,此次拟裁减岗位大概占沃尔玛中国总员工数0.2%,东北大区大连区域办公室将被取消,营运区域划分也从6个减为5个。新改组的33个营运分区中,安徽将划归华东区管理。

裁员仅是沃尔玛大规模整合下的一项措施。未来两年沃尔玛还将持续关店,并或伴随着规模性裁员。

此次裁员的导火索或许正是沃尔玛新近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在截至今年10月31日的三季度财报中,沃尔玛中国销售额同比下降0.8%。而此前,沃尔玛并无在财报中按照国别进行业绩公布的惯例。

一位沃尔玛化妆品供应商的品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品牌销售在沃尔玛大卖场业务下滑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除单店业绩有所下滑外,更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于不断的门店调整。

据统计,2014年1-10月,沃尔玛中国关闭门店数达13家,而根据沃尔玛官方此前公布的计划,今年将关闭门店数达20余家。在裁员的同时,沃尔玛并未放缓关店步伐,如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沃尔玛超市曙光店于12月9日正式停业,这也是沃尔玛继西二环店和长江东路店之后,在合肥关停的第三家门店。

一号店业务在天猫、京东、亚马逊等巨头的强势扩张以及苏宁易购等后起之秀的夹击下举步维艰。2014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掌控着国内超过50%的B2C市场,而沃尔玛控股的1号店仅占1.4%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在目前沃尔玛中国业务的三驾马车中,除山姆会员店表现不错外,其控股的一号店以及大卖场业务的业绩表现均令人担忧。但目前山姆会员店在中国仅有十家门店,对于现有的零售格局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沃尔玛在中国的尴尬并非特例,目前在国内经营大卖场模式的国内外超市均在经历自身调整。在2014年1-10月,家乐福关店3家,乐天玛特5家,而在本土零售企业中,这一数据更为惊人。

有消息称,近几年国内KA超市此前签订的10—20年的物业租贷合同相继到期,下一份合同的租金将使许多门店都难以承受。由于租赁成本以及自身经营成本的飞速上涨,未来全国范围内连锁超市都在进行调整,接下来,超市关门将是常态。KA网点的关闭也将给供应商带来极大的压力。

[pagebreak]


图说:顾客像买水果那样挑选高端化妆品

KA超市向精品超市转换 化妆品品牌差异化

与KA渠道低迷的市场相比,精品超市在2014年成为超市渠道的亮点之一。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和KA渠道的竞争日渐白热化,精品超市已成为化妆品品牌及渠道差异化的重要市场。

12月17日,沃尔玛中国山姆首席运营官文安德接受采访时透露,在华发展18年的山姆会员店目前11家门店,未来3年将在华新增7家门店,提速发展。而自有品牌将是山姆会员店未来在华的主推策略,计划未来3年自有品牌商品占比将达约20%。且山姆会员店目前没有重大人员调整计划。

精品超市相较综合KA超市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摆脱了在这一市场商品同质化以及价格战的竞争陷阱。精品超市因单价原因较KA超市更容易提高单产,其中的利润空间相较更为可观。

对此,作为国内最大零售集团的华润万家有着深切体验,在并购乐购中国的同时,加快旗下高端精品超市的扩张步伐,推动Ole'、blt、V+在全国的布局。这三种精品超市业态囊括了华润万家对于精品超市业态的全部想象:Ole'和blt都定位于高端精品超市,主要销售进口商品,Ole'定位更加高端,V+则聚焦相对低端的社区店。

截至目前,Ole‘在国内门店已近20家,经过4年发展的blt也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拥有15家门店。华润万家方面表示:“至2016年,华润万家旗下的精品超市Ole’在全国预计将达50家门店,blt预计将达30家,销售额预计达49亿元。”

尽管精品超市已成为华润万家、北京华联等零售企业争相涉足领域,但关于这一业态的消极消息亦不少:2013年4月,华联BHG苏州石路店和南门店歇业;而北京也曾出现Ole'因客流不足被迫改造为blt门店的案例。

毫无疑问,精品超市在国内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同时,由于奉行高品质、高成本、高利润的经营模式,精品超市无法像传统KA业态那般依靠规模优势盈利,而只能通过贩卖高附加值的商品来实现,这使得精品超市在经营中风险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