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宝洁公司及旗下产品
(360化妆品网讯 梁贵怡)日化巨头宝洁近期连番行动,10月13日凌晨宣布重组高级管理层,北美业务主管梅兰妮·希丽(Melanie Healey)出走,8月初宣布品牌即将“瘦身”,10月即正式确定抛售电池品牌金霸王(Duracell),日前更透露消息即将放弃南孚电池,正式退出电池业务。宝洁如此折腾为哪番?从其近日公布的第一财季财报可见一斑。
截至2014年9月30日,宝洁公司在7至9月份实现净利润19.9亿美元,同比上年的30.3亿美元下滑34%。对此,宝洁公司在财报中解释称,净利的大幅下滑主要与出售部分电池业务所导致的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有关。事实上,宝洁的“坏日子”从2012年下半年已经初露端倪。从彼时销售收入全面下滑、全球裁减2%至4%员工的大调整至今,收入与利润双双下行的趋势并未能被遏制。
如今宝洁已连续13个季度营收不及分析师预期,原本进入中国的成熟品牌面临形象老化、新品开发乏力的质疑,数年来却未见足够明显的改善。“全球的商业生态环境都在急剧变化,这对老牌巨头宝洁很不利。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新兴品牌不断蚕食市场份额、利润也随之上升,这些增量都势必会对宝洁这些老牌公司进行分流。”本土日化行业专家冯建军告诉记者。
[pagebreak]
图说:梅兰妮曾经是接任雷富礼最强力的人选
宝洁公司的美国业务是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但是始终未能有效夺回在经济衰退中失去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梅兰妮·希丽的离职发生在宝洁公司首席执行官(CEO)雷富礼(A.G. Lafley)尝试简化公司架构,通过关停多达100个品牌,专注于最重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产品从而提升增长率之际。
在周三发出的备忘录公布了部分高管职位的调整。在新的调整中,德博拉·亨瑞塔领导的对宝洁公司至关重要的全球美容业务将会增加一个高级管理团队,包括化妆品,高端业务和沙龙市场全球总裁帕翠丝·拉维特(Patrice Louvet),和皮肤和个人护理业务全球总裁亚历山德拉·基斯(Alexandra Keith)。
雷富礼在自己的第一个首席执行官任期中大幅扩张了美容产品业务的规模,希望以这个高利润率,高速增长的板块完善公司核心的家用产品业务。不过财报显示,这一业务也是截止6月结束的一个财年中宝洁公司五大主要业务中表现最差的——销售额有2%的下降,是唯一一个亏损业务。
雷富礼将此次调整形容为,为“新的”宝洁公司确定一个正确的领导架构。他在备忘录中写到,“这些变化简化了我们组织和管理公司的方式。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总裁以及功能部门领导人的数量将会和2001年,销售额是390亿美元这个不足目前水平一半时候相当的程度。”
[pagebreak]
图说:宝洁的去屑产品曾经很畅销
宝洁过去的成功依赖于一种“品牌管家模式”:通过品牌的输出建立核心竞争力。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宝洁这种“品牌管家模式”遭遇巨大的危机。做品牌的干不过做产品的,这也是宝洁之伤:
1、擅长做品牌,将被擅长做产品的超越。
比如,中国风口的产品——面膜。宝洁花肌悦的主打产品是面膜,但单片15元的价格对其目标客户群体的吸引力实在有限—市场份额最高的“美即”每片售价10元,口碑不错的“我的美丽日记”5至7元就能买到。包装也是败笔。“两个系列分别用了绿色和紫红色,看起来不够年轻,像是给年纪大的人用的”。
2、宝洁在远离消费者。宝洁早期曾以“去屑”等创新产品,成为洞察用户需求的核心案例。但现在,宝洁正在逐步远离消费者。
比如卫生巾市场,宝洁的护舒宝最早打出“护翼”的痛点,解决了以往直条型卫生巾容易产生移位侧漏的问题。当苏菲以“超长夜用”的概念开拓市场后,护舒宝的份额受到侵蚀。再比如,当年宝洁在网面很厉害,但目前市场的趋势是棉质的。
3、宝洁过度重视营销,但营销其实不擅长搞定年轻人。
宝洁公司此番缩减高管团队、剥离子公司真能带自己走出困境吗?记者认为如果宝洁公司再不重视产品这连串改革将效果不大。成功与否下次财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