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电商有哪些“奇招”

“双十一”,全国网民购物总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接近60%。

去年的“双十一”,网商销售额超过190亿元人民币,而当年全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67.5%,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而据CNNIC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又新增网购用户2889万,总数已达2.71亿。

如何应对电商?

购物中心走“体验式消费”路。地产开发商,走“集中式商业”路。百货卖场,走“优化升级”路。日化专营店,有哪些适合自己的路?应对电商,有哪些奇招,你还不知道?从别的渠道应对措施中,你获得哪些经验?

购物中心

走“体验式消费”路

餐饮、电影院、咖啡吧等都只是购物中心聚集人气的一种手段。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舌尖经济”或者“观影经济”的力量,让消费者餐前饭后随便逛逛,多少能刺激购买行为的产生。“体验式项目是重要措施,商家要规划合理。”

购物中心的应对方法是,首先,餐饮先拉动人气。餐饮成为众多购物中心与网购抗衡的一个重要砝码。其次,制造家庭消费氛围,让全家男女老幼都能享受到购物的乐趣。

地产开发商

走“集中式商业”路

“非集中式商业,难以对抗电商。”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集中式商业,能够比分散式商业更有增值空间,关键就在于能对抗电商的冲击。“因为传统的购物模式,被电商冲击得太厉害,尤其是传统零售业,于是每家开发商,都会增加体验式购物业态,在商业综合体中的比例。”

“电商最缺乏的就是体验感,分散式商业要想做到体验感,难度很大,很难对抗电商的冲击,未来的增值空间不大。”

百货卖场

走“优化升级”路

“购物中心的增加还只是一方面,更大的威胁来自于电商。”一位零售业资深人士称。而对此,今年许多商场调整,要么“高端精品”升级,盯准高消费人群,要么重视“高龄化”消费群。

重百南坪商场调整定位有所不同,出售大众化的羊毛衫、中老年服装等的家居生活B馆扩容至近千平方米,同时缩减小家电的销售。

“我们的主力消费人群年纪偏大,他们对于网络购物方面还相对生疏,但需求的产品销量非常稳定。”重百南坪商场策划部负责人认为,把握好点,就足以在电商的抗衡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