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0大美妆品牌被勒令禁用柔珠:至今未兑现

国际环团绿色和平20日却指出,这些承诺并不确实。承诺内容含糊、没有时间表,甚至承诺了却未做到。国人常见的知名品牌如雅诗兰黛、香奈儿、安丽、高丝及韩系化妆品都在其中。
雅诗兰黛、香奈儿、强生、宝洁均上榜
绿色和平调查全球30大美妆保养及个人护理品牌的禁用柔珠政策,发现这些公司大都已承诺禁用柔珠,承诺却含混不清。绿色和平以承诺的公开透明度、承诺的定义、范围、以及时间表四项指标来一一检视,竟没有一个得到满分。
30个公司里,Edgewell因未回应,也无公开资讯,分数为零。国人较熟知的品牌,如露华浓、安丽、雅诗兰黛、高丝、LG(注2)、强生、宝洁都名列后段班。其中韩系LG旗下品牌包括后、菲诗小铺TheFaceShop等;强生旗下品牌包括露得清、可伶可俐;宝洁旗下品牌有SK-II、潘婷等,均是国人常用的清洁保养品牌。
绿色和平海洋专案主任颜宁列举这些公司上榜的原因。以香奈儿为例,虽然香奈儿回覆已经淘汰塑胶微粒,且未在冲洗型产品中使用固态塑胶柔珠,但绿色和平却在该品牌洗面乳中验出塑胶微粒,明显违反声明,而该品牌的水粉底液里也发现塑胶微粒的成分。
对高丝承诺2014年以后新开发商品的商品不再使用塑胶柔珠,绿色和平则质疑,现在市场上已存在的商品是否仍将继续使用柔珠?且高丝将柔珠定义仅限定在用于移除角蛋白或清洁皮肤功效,范围过于狭隘,并未承诺全面淘汰柔珠。
颜宁指责,「品牌说要禁用柔珠,却仅限定部份产品不使用,不包含淘汰所有产品中的柔珠,或所有塑胶材质,明显是规避责任,有欺骗消费者之嫌。」
德国品牌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与汉高Henkel、高露洁、克兰诗、联合利华则是表现较佳的。时间表明确、禁用范围较全面,或承诺以天然材质,例如荷荷巴微粒、纤维素微珠、杏核桃等取代塑胶柔珠,但没有满分的公司。
柔珠是什么?六成五民众并不知情九成支持立法禁柔珠
绿色和平同时公布了一份今年4月底所做的问卷调查[注1]。结果显示超过六成(65.7%)的民众并不知道柔珠其实是塑胶微粒。至于被问到是否愿意选择环保的替代产品,例如以燕麦、杏仁子取代塑胶微粒,则有超过八成民众表达愿意,也有超过九成(92.3%)民众赞成环保署立法禁用柔珠。
对于塑胶微粒的危害,台湾环境资讯协会专案经理林育朱解释,塑胶微粒进入海洋后容易吸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当海洋生物误食这些塑胶微粒后,消化系统可能受到堵塞,因而降低摄食率。此外,这些有毒物质也会被海洋生物吸收,经食物链层层累积,最后进入到人体。
避免使用柔珠产品并不困难。只要确认产品中不含聚乙烯(polyethylene)和聚丙烯(polypropylene)即可。
法规部分,环保署承诺明(2017)年完成公告,限制化妆品不得添加塑胶微粒。环保署废管处科长颜瑞锡表示,环保署已与化妆品业者、卫服部、经济部研商。但这些产品大多是国外进口,部分业者担心,只有国内禁止、国外没有限制,恐影响国际贸易。环保署会持续再跟业者沟通。
颜瑞锡也说明,目前只有美国正式立法通过「无柔珠水域法」(Microbead-FreeWatersAct),限制2017年7月1日起不得再生产含有塑胶柔珠的洗面乳、牙膏和洗发精,2018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销售。日本、欧洲则采业者自主管理,目前并未立法。
注1:访问期间:2016/4/26-28日全台1076有效样本。
注2:上表中LG/TheFaceShop主动与环团联络,说明旗下四項商品台湾並未进口&贩售,且在韩国已停售。(2016/7/2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