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弃一线城市抢进三四线城市说明了什么

沃尔玛昆山店日前悄然关张。沃尔玛方面称,关闭该店是综合考量下的决定。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沃尔玛中国便有计划地关闭业绩不佳的门店。去年整年,沃尔玛在中国陆续关闭了十几家门店,创去年中国市场外资零售盘整之最。据悉,沃尔玛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关闭在华的15到30家门店,这些门店的数量约占其在华门店总数的9%,而销售额仅占2%。

而在关店的同时,沃尔玛正在集中力量大力拓展其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未来3年内,沃尔玛计划在中国新设110家新址,其中包括大卖场、山姆会员店以及配送中心。

沃尔玛收缩一二线城市,抢进布局三四线城市,这说明了什么?巨无霸如沃尔玛为什么正遭遇“成长的烦恼”?对日化行业又有哪些启示?

成长的烦恼

但在家乐福、欧尚等竞争对手接连进驻昆山后,沃尔玛昆山店的生意便开始下滑。

据悉,沃尔玛在昆山的口碑并不佳,虽然其打着“天天平价”的口号,但在消费者看来,它的商品并不便宜,生鲜品类的数量不多,也不太新鲜。这些因素,让昆山的消费者逐渐远离了沃尔玛。

事实上,这家全球营收最高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的步伐一直有些踉跄。1996年进入中国的沃尔玛,把进入中国内地的首站设在了深圳。当年,沃尔玛照搬美国模式,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眼下,沃尔玛在中国拥有沃尔玛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商店、沃尔玛社区店三种业态。

进入中国十几年来,沃尔玛的线上与线下业务似乎都遭遇了水土不服。在美国式的经验与中国市场消费习惯的博弈中,沃尔玛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与其全球零售霸主的地位也不相符。

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与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有关。众所周知,中国的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是全球经营难度最大的市场之一。沃尔玛除了要面对家乐福、乐购、麦德龙等第一梯队的外资零售商,还要面对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零售商。此外,市场上大量的本土竞争对手也在步步紧逼。

很多时候,沃尔玛的商品以低廉的价格著称。但在中国,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各种小商店与小摊贩,顾客购买低价产品的选择非常之多。况且,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整个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

除了竞争环境,沃尔玛在华的“不适应”,还与其经营规模有关。截至目前,沃尔玛在中国开设了约400家门店,家乐福的门店数量约为200多家。这些数字与市场的饱和状态相距甚远,与其在各自母国的门店数量更是大相径庭——要知道,沃尔玛在美国、家乐福在法国的门店数都达到了4500家左右。换言之,这些零售商在中国还谈不上规模化经营。而店面数量的不足,也导致沃尔玛引以为傲的信息物流系统难以发挥优势,并使成本居高不下。

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是沃尔玛加速“采购体系收权”重要原因之一。2011年9月,重庆沃尔玛超市3家分店被曝“以低价普通冷鲜肉,假冒高价绿色食品”,沃尔玛被迫为此致歉;2013年12月,沃尔玛济南门店被曝“以廉价的狐狸肉冒充熟牛肉、驴肉销售”,沃尔玛再度为此致歉;2014年1月,央视再度爆料称,沃尔玛特批“无资质产品”进场销售,7年开出200份通行证。

除了运营模式的设计,外资连锁零售商还会在中国面临其它种种问题,从缺乏合格的员工,到参差不齐的基础设施,以及缺乏合适可靠的冷链配送网络等。

事实上,不止是沃尔玛,家乐福、乐购、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商,近年来在中国大都经历了成长的烦恼。

结构性调整

整个2013年,零售企业在华关店、盘整的新闻不绝于耳。

据联商网《2013年主要连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显示,2013年主要外资零售关店总数达31家(不含家居、电器),其中沃尔玛2013年在华关闭的门店数达14家,在主要外资零售企业中关店数量最多。乐购去年因为经营问题在华关闭了3家门店,卜蜂莲花关闭了2家门店。就国内主要连锁零售企业来说,去年的关店总数达35家。

在关店原因解释中,最多见的是租约到期、模式调整、盈利能力偏弱、战略性关店、转型、经营不善等。沃尔玛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博睿(RayBracy)对媒体称,“我们关闭了部分门店,因为我们过去在中国过分痴迷于追求扩张。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对扩张的关注超过了我们对效益的关注。今后,我们将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而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福澜(GregForan)则表示,未来,“我们在进行110个新址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也将根据严密的市场评估,关闭一些业绩不好的门店。采取这样的措施,是符合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也可以帮助我们在中国市场更有质量地发展。”

沃尔玛的策略是,在一二线城市关店的同时,在三四线城市重启扩张。2013年10月,沃尔玛公布了在华发展的一系列规划,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在华新增包括商场及配送中心在内的110家新址。同时,沃尔玛称其在2013年内改造了45家现有门店;2014及2015年,沃尔玛计划分别改造55家和65家现有门店。

2013年,沃尔玛开设了30家新店以扩大在新兴城市的布局,仅在2013年第四季度,沃尔玛已先后在湖南、四川、广东、河北、江西、河南、湖北、云南、山西等省市开设了14家新门店,其中超过75%的新店位于三四线城市。此外,沃尔玛新建的多个配送中心也已投入使用。2013年8月,沃尔玛在湖北省武汉市的配送中心正式投入使用;11月,辽宁省沈阳市配送中心投入使用。

在此基础上,沃尔玛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设立了7个鲜食配送中心。更多的配送中心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沃尔玛计划在2014年底前,将冷链配送系统覆盖全国所有的沃尔玛商场。

除了在内陆城市加快布局,沃尔玛还在以另一种方式积极扩张,即加快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开店计划。和普通的沃尔玛超市不同,山姆会员店瞄准的是那些一线城市中日益富裕的消费者。

能否如意?

对沃尔玛来说,深耕内陆城市面临的阻力并不小。此前,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巨头已不约而同地将“渠道下沉”作为增长的动力--与这些外资零售商相比,本土竞争对手似乎更加来势汹汹。沃尔玛作为后进入者,遭遇的竞争也将愈加激烈。

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福澜,2013年年底曾表示,“如果说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地址去开店,能够开出很好的店,有非常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去管理这家店的话,我们会非常有信心跟其他竞争对手去竞争。”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包括沃尔玛在内,不少外资零售商都没有“很成功地打开内地市场”,相比之下,本土零售商对当地的消费者,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并不觉得,外资零售商在中国三四线城市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该人士称称,“本土零售商快速地学习着沃尔玛的优点,但沃尔玛却并没有学习别人的优点。”

在内地某个城市,沃尔玛与另一家本土零售商比邻而居,结果本土零售商的销售业绩比沃尔玛更好。“一定程度上,沃尔玛并没有掌握在中国管理店面的秘方,包括商品的引进、价格、促销,以及对员工的激励等。我觉得,它应该更多地向本地的卖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