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解读外资化妆品牌为何退出中国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网站1月11日以《因为不再有利可图》为题报道说,近日,世界最大的化妆品企业法国欧莱雅宣布,将停止在中国销售旗下的卡尼尔产品。而在此之前,美国品牌露华浓刚刚宣布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欧莱雅强调,这不是后退而只是战略调整,未来在中国市场将专注于旗下的巴黎欧莱雅和纽约美宝莲两个品牌。而露华浓在中国的销售仅占其全球销售的很小份额,最近几个月更是下滑严重。

而就在几年前,当中国经济还在以两位数增长、中国消费者才刚刚开始释放对外国奢侈品牌的欲望时,这些化妆品企业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在华发展目标。

现在,中国越来越像一个更正常的发展中市场,虽然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并不能保证每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产品都能获利。

去年,美容产品销售仅同比增长了10%,据估计,两年前这个数字为15%。面对在线化妆品零售商之间的价格大战,一些原本昂贵的化妆品品牌不得不大幅让利促销。此外,消费者也变得更加成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只肯为最好的品牌花大价钱。

与此同时,生产成本也在激增。美容顾问和其他化妆品销售人员的薪酬每年增幅达到两位数。在中国这样地域辽阔且充满多样性的国家,市场推广和物流都非常复杂。还有一点,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正在迎头赶上外国品牌。

不仅如此,中国法律还要求所有化妆品都要经过动物试验(这在欧洲是被禁止的),这不仅增加了西方化妆品企业的成本,也使它们在自己的国家面临麻烦。

随着成本上涨和增长放缓,欧莱雅和露华浓不太可能是最后两家重新考虑其在华发展蓝图的外国化妆品企业,因为在中国推销一瓶瓶价格不菲的化妆品,不再像以往那样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