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香水期待突破困局

在全世界的香水销量目前持续降低的情形下,巴黎和纽约的香水制造商开始将中国作为重点。而事实上,中国人过去并没有使用香水的习惯,在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到香水的文化根源。在中国,香水仍是一件相对新鲜的事物。中国人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使用带香味的沐浴用品—这些产品的功能是提神和预防蚊虫。
这并不妨碍香水成为西方舶来的奢侈品当中在中国市场销量最好的商品之一。
近几年,随着外资及国产香水品牌纷纷发力国内市场,香水这个慢热的品类终于有了温度。随着维维尼奥、贝丽丝、圣美伦等中国香水品牌的终端崛起,国产香水品牌似乎“找着了北”。事实上,要想真正培育起国内的香水市场,国产香水品牌仍任重道远。目前与外资香水品牌“过招”,国产香水依然表现得步履维艰。
有人说,中国香水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香水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不再是外资品牌一家独大,但不得不承认,外资仍然占领着香水的高端领域,而本土品牌则游走于中低端。
国内高端香水市场主要被国际进口品牌垄断。外资香水占据了中国高端香水90%的市场份额。相反,在国内市场,大部分香水品牌要么走流通渠道,要么只能走中档路线,分食外资品牌留下的中低档消费市场。
毕竟,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是需要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来慢慢沉淀的,需要有历史和文化积淀,中国香水品牌也必须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这就说明,中国香水品牌显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历经市场和岁月沉淀的品牌,才是有文化底蕴和品牌内涵的。
中国本土香水品牌目前面临的最大短板仍是消费者的观念不够成熟,国内大部分消费者对香水仍有一种抗拒心理,且国内百货商场对于国产香水也很抗拒。因此,本土香水的推广难度较大。
中国的香水品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获得与欧美品牌抗衡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