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2011年,全世界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欧债危机。那么国内最热的话题又是什么?当然就是房价。经济成为2011年不可避免的话题。
就在2011年马上就要结束的最后几个月里,不断出现各种传闻,让冬天里的人们更加感觉寒冷。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功臣”,房地产行业似乎快抵御不住这场寒流了,先是绿城传出破产,再是爆出房地产巨头抱团网上卖房。欧债危机似乎已经蔓延到了中国。就在国人的一片唏嘘声中,我们即将迎来传说中的2012年。
毫无疑问,2012年注定与经济有关,注定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联合国12月1日发布《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警告: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泥潭,新兴经济体也无法独善其身,全球经济正在“二次衰退”的悬崖边上“蹒跚前行”。联合国经济学家指出,即将到来的2012年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关键之年”。据联合国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今年的2.8%下滑至2.6%。
其实,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不管是房地产还是制造加工等行业持续低迷,经济衰退之声不绝于耳。但是细数下来,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出现了状况,在这其中就有一个特例——日化行业。当其他行业都笼罩着危机乌云时,她却是百花怒放,成为万“灰”当中一点红。
日化行业的口红效应
日化行业是一个“神奇”的行业,每当面临危机时,它不仅受影响较小,反而常常能够“逆势而上”。
美国曾在1929至1933年爆发经济危机,当时工业产值减半,但化妆品销售却大幅度增加;而在2008年全世界爆发经济金融危机时,口红、面膜等商品销量又开始上升,欧莱雅公司曾在2008年上半年达到销售额逆市增长5.3%。
这就是“口红效应”,即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收入降低,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2012注定是动荡的一年,全球经济下滑,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阴影。行业低迷,失业率升高,收入减少。人们必然会减少像房产、汽车这类大商品的消费。据统计2011年1-9月全国汽车行业共实现营业收入9424亿元,同比增长13.67%,大大低于去年同期64.24%的增速。而与其同时,化妆品制造商雅诗兰黛公司(EL)宣布第一财季盈利增长46%。另外,人们的消费信心也会随之下降。
但不少消费者表示,相比较汽车等大型商品,化妆品这类小商品价格不高,即使由于成本增加,价格会有浮动,一般也都在承受范围之内,所以还是会继续消费。此外,虽然与食品、衣服等生活必需品相比,化妆品的必要性没那么强,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养成的生活习惯已经很难改变,尤其是像肥皂、洗发水、沐浴液、牙膏等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业内人士表示,经济萧条的最大影响是消费者失去消费信心。但相比较房屋、汽车这些大型奢侈品来说,几十块一支的口红和几百块一瓶的面霜,消费者还是能够承担。而像上述日化行业的一些“必需品”销也能保证日化市场某种程度上的稳定性。
本土品牌的“本土”优势
22日,尼尔森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中国消费者信心水平总体保持平稳势头,为104点,显著高于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的88点。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严旋分析认为,中国消费者信心水平的稳定来源于对就业前景的坚定信心。69%的受访消费者对未来一年就业情况持积极态度;同样,超过六成(64%)中国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也保持乐观情绪。
在全世界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似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经济风景独好。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如今当欧美等发达国家正笼罩在经济危机的“乌云”下时,有人自然会把目光投向这个相比之下较为“平静”的东方国家。
“欧洲经济环境基本已经到底了,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能好转。相比之下,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就稳定许多,这些年我经常回国内,发现国内化妆品市场其实很大,而且正慢慢发展起来,很多像我们这种在国外代理品牌的中国人,都希望借这次机会能回国内发展。”一位在国外工作多年的化妆品品牌代理商如是说。
其实,像宝洁、欧莱雅、资生堂这样的国外行业巨头早就把触角伸到中国,并明确表示,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消费市场。事实也如此,尼尔森最新监测显示,中国快速消费品零售额连续四个季度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零食和个人护理用品发展尤为突出,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二成(21%)。
业内人士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中国消费者对于非必需品有着较强的消费欲望和能力。跨国企业有机平稳发展,而本土品牌通过积极创新,有力推动全国层面的销售增长。
作为本土品牌,其身上又有着跨国企业无法比拟的“本土”优势。从丝芙兰香港店的关门到莎莎内地连续亏损6年,可以发现不管是品牌产品还是品牌专营店,国外品牌在国内明显“水土不服”。本土品牌似乎更了解国人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
而随着类似中草药化妆品的兴起,这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这正是外资品牌所无法模仿,无法比拟的本土特色优势。
同时,外资品牌在国内频频出现质量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国人的“品牌迷信”,开始理性面对产品。外资品牌在沟通、市场反应、危机应对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也不断表现出来,与本土品牌相比存在着劣势。对于本土品牌的未来,不少业内人士持乐观态度。
2012即将来临,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随之而来或许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但对于日化行业,尤其是本土一些品牌,这个“冬天”其实一点也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