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上演“城市包围农村”的大戏

商超渠道,一般来说是指商场和超市销售渠道。商场,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百货商场类型,其中含两种模式:一是商场内正常布局的销售专柜,二是商场附带的超市,如:王府井百货商场及商场内附带的王府井超市。

超市,这个更为常见。一般有国际连锁超市、全国连锁超市、地方连锁超市等几种类型。而商超渠道所含的超市,我们一般称之为“KA”卖场。“KA”Key Account ,意为“重要客户”、“重点客户”。

国际连锁超市有: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

全国连锁超市有:华润万家、武汉中北、人人乐等;

地方连锁超市有:步步高、家润多、、苏果、心连心等。

商超凶猛来袭,袭击的对象是二三线市场,甚至三四线城市,它们如同5年前的一二线城市、2-3年前的中西部城市一样:需求快速增长、供给相对缺乏,率先下沉圈地的市场培育期短、回报丰厚,欢畅地享受着这席盛宴。

商超,这二字在日化界里代表了的不同涵义,厂家心中,可能是“对你爱爱爱不完”,在代理商心中,可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在专营店心中,可能是“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一直以来,商超作为日化的渠道之一,并未占据大头资源,成为渠道大户。

凶猛来袭,商超能否一朝翻身作主人,成为日化“心尖上的渠道”?

现状:圈地跑马 各地开花

10年前还并不起眼的二三线城市及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市场,突然间就成为了“香饽饽”。中国二三线城市人口占中国13亿总人口数量的87%,而今零售销量占全国的64%。

在家乐福、沃尔玛吹响了商超下乡的号角后,内资零售龙头企业也纷纷迈出了进军二三线城市的步伐,如步步高、南京中商、鄂武商、合肥百货、成商集团、广百股份等上市零售公司都在三四线城市落子。

受种种综合因素影响,加速争夺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市场,目前已成为一种共同选择。未来10年,三四线城市是连锁企业下一片的战场已逐步成为共识。

连锁KA 以瘦身超市应战

沃尔玛、家乐福、TESCO、大润发、麦德龙、乐天、易买得等知名零售企业,如今都在大举扩张,实行多业态深入,二三线市场就是其主要争夺阵地,当中多以“瘦身”的中型超市为主。

沃尔玛2010年的门店总数已达219家,增幅为25.1%;家乐福在2010年的门店总数达182家,增幅为16.7%;它们的新增门店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

一直将发展重点放在二三线城市的大润发,在地级市和县级市更是不断扩张。2010年它在抢占二三线市场中赢得优势,当年第四季度其市场占有率达6.2%。在2011年,大润发新开的10家门店中就有7家布局在二三线城市。

超市百佳超市日前宣布要在华南地区开设“紧凑型中小超市”新战略,未来3年广州将开出50家中型超市,华南地区最终开到500家。

卜蜂莲花也宣布了“千店计划”,要在五年内新开1000家门店,并主打中型超市,据悉,目前卜蜂莲花第一家面积为4000平方米中型超市已在上海开出。沃尔玛也将在中国市场上大规模推广中型超市,尤其密集布局三四线城市。华润万家超市早在去年年底开始,加紧在国内三四级城市铺设其集团下小业态超市的步伐。

国内百货 不甘落后

山东银座的门店总数,在2010年已达264家,增幅为28.2%。最近几年它新增的店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二三线城市,例如潍坊、邢台、濮阳、洛阳等。

2010年中百集团新开网点84家,网点规模达到了713家,销售继续保持了中西部地区商业领头地位。2011年,公司新增网点总数超过100家,其中大型综合超市新增超过20家,新增社区型、24小时便利店要超过80家。其中,主要是渗透到湖北省的襄阳、恩施等二三线城市。

中国连锁百强排名中,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17位,其门店总数达171家,增幅为25.7%。它的销售门店目前遍布安徽省的合肥、蚌埠、铜陵、黄山、亳州、六安、淮南等安徽省主要的二三线、三四线地市,由此它初步完成了“立足合肥,辐射安徽全省”的战略。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指出,近五年内,百货零售企业针对二三线市场的开拓竞争会更加复杂和激烈。

原因:大势所趋 天下归心

在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时代背景下,未来10年乃至20年、30年的时间里,二三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都将迎来新一轮迅速发展。这些城市的城市面积、人口数量和人均收入都将大幅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也将普遍得到明显改善,加之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健全,这些城市的购买力将进一步释放。

等等,这些都是为何商超会集体忙着抢占二三线城市的原因。而这些大的商业气候和环境都是在政治、文化、地理等条件熏陶或互相所用下所形成的,大势所趋非人力所为,天下归心市场终成。

1、城市化进程助推

大城市的限购为三四线城市创造了城市化发展的机遇,也给连锁企业的渠道下沉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加上三四线城市还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和房地产快速发展阶段,商业业态还不够发达,其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竞争也较弱,另一方面却具备不低的商业消费能力,这也成为了支撑国际连锁巨头进军的主要理由之一。

在严厉的调控政策下,地产国企及民企也都相继把注意力集中到三四线城市的广阔土地上。不论是以中海、保利为代表的国企房地产巨头,还是以恒大、富力、碧桂园、雅居乐等民营企业,去年以来纷纷减少在一二线城市拿地。而三四线城市正成为其最新的拓展方向。

城市化率的提升将促使大量人口从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居民社区的数量将迅速增加,这将为商超向三四线城市扩张提供最基本的人流量基础,有利于商超的集中发展。

2、较低的租金和人力成本

金融危机下连锁企业面临人力、运营、租金成本的上涨,三四线城市已成为连锁企业既能保持发展速度又能降低投资风险的避风港。

一、二线城市商业物业的租金五年来上涨了30%—50%以上,导致零售企业向三、四线城市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相对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开设卖场的租金成本相当低廉。租金低、销售稳定是三四线城市成为商业物业开发热点的两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三、四线城市的商业业态还不够发达,其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竞争较弱,并具备不低的商业消费能力,拥有稳定的市场需求,这也成为了商超进军三四线城市的支撑点之一。

开店的成本相对低,可以实现较低成本的扩张,中小城市商业卖场的租售价格也相对较低,人工成本也不高,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小,城市居民往往习惯在固定场所购物,这对于培养忠诚顾客群有帮助。

3、消费潜力攀升

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较低的房地产价格以及国家对城市化下移的政策引导将使得这些三、四线城市对农村人口以及其他发达城市人口的吸引力加大,城市人口规模有望膨胀,这些城市的居民消费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三四线城市的高端消费群体主要是私营业主和政府工作人员,对价格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这样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容易被商超业态的现代化、品牌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特色深深吸引,从而成为商超的主力消费客群。加之商超较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这使它容易拥有较强的聚客能力。这些市场优势,都较容易推动商超在中小城市的发展,并填补当地市场的商业布局。

4、市场上升空间较大。

二三级城市的整体商圈都是自然形成,缺乏统筹考虑,缺少相对大规模、一站式的购物中心,商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也都有待提升,这有利于将传统商业网点向现代零售业提升,并形成商业品牌的影响力,也有利于商超的广泛布点。

对日化厂家、经销商来说,了解国内的零售格局和发展趋势对于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是有战略意义的,在渠道选择方面可以有的放矢。日化厂家要与商超一起发展,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抓住民营连锁企业与国内百货,如人人乐、步步高、百联集团、华润万家、农工商超市,武汉中百等非常重要,这些渠道将是日化企业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