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是一个香饽饽,个个望着眼馋;农村市场是个硬骨头,不好啃难以咽下。有人说强生已经把农村市场“打捞”了,啃得就剩下些肉碎了,实则不然,我们的“童商们”(儿童洗护产品的经销商)应该感谢强生,感谢他花了大力气把市场先教育了一遍。农村对品牌的认知度和选择性较弱的,品牌教育的路是漫长的,在它还没成功前广大的“童商们”还是有机会的,否则“教育班”毕业之日,就是“童商们”的末日。
“万村千乡”工程 进军农村市场的“绿色通道”
很多儿童洗护产品的经销商都认为儿童农村市场不好搞,市场太大太分散,村与村之间距离太远,光送货汽油、人力成本就亏死了,仓储库存管理跟不上,总之花大力气还耕耘不好。还持这种想法的“童商们”只能建议他还是及早转换身份的好。
以竞争最残酷的洗化行业为例,除了宝洁旗下十多个洗护品牌,上百个系列外,国内的洗护品牌更是多得如天上繁星。它们在宝洁的夹缝中间,我们见证了一部典型的跟随品牌的血泪史:拼价格的,被飘柔九块九一举拿下;走三级市场的,基本已经被商务部联合宝洁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挤兑出去了。
什么是万村千乡工程?是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的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国家补助把超市开到村一级渠道的活,对我们渠道商来说,“万村千乡”就是国家把我们的活给承包了。
万村千乡工程早在2005年已经开展,而宝洁仅是两年前才开始涉足,原因一是宝洁的渠道战略调整的时间性和慎重程度;二是对于“万村千乡”新生事物,宝洁需时观察考量。
截至2011年,“农家店”在全国的数量已超过30万家。对于儿童洗护品牌来说,万村千乡工程无疑是进军农村市场的“绿色通道”,省时、省力。即使强生已经抢先进驻了某些省份的“万村千乡”,对于后来者而言,庞大的农村市场一个人是啃不下的。
把“农家店”变成连锁超市
为什么说万村千乡工程是儿童洗护品牌进军农村市场的“绿色通道”?
首先,从“万村千乡”的渠道面来看,截至2011年,“农家店”覆盖全国80%乡镇和65%行政村。以成绩彪炳的河南省为例,农家店达50374个,居全国第一,覆盖所有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配送中心有175个,基本达到一镇一个。
“万村千乡”的主力是乡镇、村,特别是村一级“农家店”,是不可小觑的终端。农村分布广,到镇中心交通不方便,开在村民家门口的“农家店”有着天然的购买便利性,而可选择的品牌不多,很好地弥补了众多儿童洗护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够强的缺陷。当然,我们还不是宝洁,不能通过商务部把所有的农村市场打包吃下,我们需要做的是打通省一级或市一级的工商局把产品“铺下去”。
其次,农村市场的送货问题。由经销商逐一送货,那是不现实的。而“万村千乡”就很好的解决了经销商物流配送成本高的问题,在镇一级基本拥有完善的配送中心,能就近解决“农家店”的供货难题。
再者,农村市场的化妆品店往往都是单店、夫妻店,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卖得好不好,库存还有多少,单店的经营情况都不好掌握,往往是靠业务跑市场时才能发现问题,管理滞后带来是调整不及时而造成损失。
“万村千乡”经过7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成熟体。它筹建了2个信息平台,一是承办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平台,包括电脑、POS机、条码扫描设备和数字智能终端等硬件建设以及商品进销存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等软件建设。
二是信息报送管理平台。依托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农家店”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及时采集各地“农家店”建设情况和经营情况,对农家店生存情况、农村市场体系健康水平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
换言之,“万村千乡”相当于把“农家店”变成连锁店了,经销商们能从信息平台得知哪个单品好卖,需要再进货;哪个系列亏钱,要砍掉。相比KA卖场,“农家店”进场的门槛不高,费用较低,也没有严谨的产品末位淘汰制,是中小或新生的儿童洗护品牌的理想切入市场方式。
至此,本文阐述的中小或新生的儿童洗护品牌进入农村市场的一种可能的方式,而如何切入“万村千乡”并克服进入时的困难靠的是品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