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化代理渠道透视

对于日化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出来了,怎么送达到消费者面前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代理商成为重要的一环。对于代理商这个合作伙伴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如果稍不留神,选择了一个品质较差的代理商,不仅仅是产品的滞销,就连品牌也在消费者心中打了折扣。而好的代理商,不仅保证了产品的销量,在服务的提供、促销方案的制定等环节也处处与厂家配合。每一个厂家都希望选择这样的代理商共同合作,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当好这个伯乐。“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营销的产业链上,厂家和经销商除了合作外,也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他们可谓亦敌亦友。对于想进军中国日化行业的企业来说,无论是刚刚创业的新兵,还是在国外叱咤风云的老手,了解中国代理商的情况就成了当务之急。通过对各地代理商的采访与调查,《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力图抓住中国代理商的特点,把他们的群像呈现在您的面前。

对于中国代理商特点的描绘,并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在不同的模式下(怎么与厂家合作、代理什么品牌),所处区域不同(经济水平如何、渠道布局怎样),代理商都将呈现不同的特点,下面本报记者即从模式、区域两个维度作为切入口,简要介绍中国的代理商。

维度一:模式

厂家与代理商怎么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代理模式、直供模式、FD模式,在此将从不同的模式入手,简析在三种模式下,代理商分别呈现怎样的特点。

1、代理模式

省级代理商(以下简称省代)、地级代理商(以下简称地代),产品通过一级级的代理商,达到销售终端。在传统的代理模式中,厂家管理省代,地代从省代拿货,也接受他们的管理。这样一级一级,无论是厂家还是省代、地代,管理明确,责任清晰,也能保证产品的及时送达、服务的及时提供。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在日化行业成本不断提升,尤其是房租高企、人力成本翻倍,而利润却未能实现同步增长。为了应对利润的日益摊薄,日化行业开始朝渠道扁平化方向发展。与前些年省代的强势相比,最近几年,地代在销售渠道中的分量和话语权逐渐增强。

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卖场和超市仍然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化妆品的主要渠道,虽然专营店发展迅速,但在销售量上还是远远落后于两大渠道。现代交通发达,物流业也发展迅速,对于大卖场和超市,很多厂家已经是直接供货。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厂家对于百货、商超十分看重,大品牌、实力强的企业都是直接供货给这些终端。一些区域性的连锁专营店也是厂家直接供货的对象,像四川泸州的金甲虫、南京的百分女人、保定的东大日化,他们既开专营店,同时又是很多品牌的省代。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单做流通的省代,他们的地位就显得尴尬。辖区内的大百货、商超、连锁专营店,这些终端的销售量在总的流通量中占据了非常高的比重,这本来是省代碗里的一块大肉,最大、最肥的一块肉。现在,这块肉却被厂家收回,对于省代来说,他们也无计可施,毕竟产品是人家的。饭还得吃,日子还要过,也还有一些市场留给省代做。一、二线城市的边边角角,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城、乡镇,都还是省代的盘中餐。当然,还是有许多厂家十分倚重省代,在辖区内,无论是大百货、商超、连锁专营店的供货,还是下级地代、县代的管理,都交给省代。

而有的厂家除了直接供货给大百货、商超、连锁专营店以外,还直接供货给地代甚至是县代,而且这两级代理商的拿货折扣跟省代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省代式微,地代甚至是县代的强势,就成了趋势。“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国内的大多数省代从上世纪80、90年代就开始代理品牌,已经积攒了相当的实力,在当地也具有丰富的人脉、较好的口碑。目前,他们还是厂家重要的合作伙伴,十分受倚重。例如,在广东三百六十传播广告有限公司首创的招商直通车上,除了厂家,也有不少省代,这些省代为厂家,当然也是为自己,招募下级代理商,因此在目前,省代仍是化妆品销售渠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直供模式与FD模式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江苏、浙江、广东,不仅在省会及周边城市,甚至在全省的各个地市内,百货、商超都特别发达。受到这些强势终端的冲击,传统的通路就严重萎缩。针对这些地区,许多厂家干脆取消省代,直接发展地代,直接供货给地代,对他们进行管理。

针对代理模式利润层次过多的弊端,直供模式也浮出水面。其实早在上世纪,舒蕾就曾尝试过直供,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服务不到位、人员太多难以管理等,最后舒蕾又回归代理模式。像上文中提到的,厂家直接供货给百货、商超、连锁专营店,这都是直供,所谓的直供其实简单明了,厂家绕过代理商直接供货给销售终端。但是,这些直供只是局限在部分区域或者部分渠道,可以说这是直供模式与代理模式妥协的产物,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直供模式,也不是传统的代理模式。

如果顺着这个方向更进一步,就是FD模式(FullfillmentDistribute),所谓的FD模式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一种销售模式,而更像是一个网络状物流模式和严格限制下的代理模式的综合体。说得直白些,就是一个物流、资金流的平台,它是代理模式与直供模式折中的产物,被许多业界人士称作是“未来的趋势”。FD模式削减或者干脆取消一部分大区域代理商(区域代理、省级代理),采取下派、组建分公司等方式,实现省级直供销售的模式。FD意味着厂家加强对渠道的掌控,将责权集中,削弱省级代理,实行大面积直接针对零售卖场的直供。在手机通讯行业,FD模式被广泛运用,诺基亚就凭借这个模式取得销售的巨大成功。目前,在日化行业,也有更多的厂家和企业开始尝试FD模式。

不论是直供模式,还是FD模式,省代所受到的冲击都比较严重,尤其是专注于流通环节的省代。前几年,国内的几个大的批发市场,像河北的南三条、四川的荷花坑,非常繁荣。临近地区,不管是代理商也好,还是开化妆店的也好,都从这些市场里拿货。但是,现在这些市场都难以再现当初的繁华,“越来越难做了,生意比当初差多了”许多省代都坦言。越来越多的省代,开始自己开店,往产业下游延伸。更有实力强的省代,开创自有品牌,往产业上游延伸。可以说,省代们这么做,既是渠道扁平化所逼迫的,也是日化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地代的日子则要好过得多,许多地代是先有了自己的店铺,然后才代理的产品,产品在供给自己店铺之余,才向同行供货。这样的情况在县代里更加明显,对于这部分地代和县代来说,他们是厂家渠道下沉的受益者,毕竟能绕开省代这个环节,以更低的折扣拿货。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没有发达的商超、百货系统,他们既拥有终端,又和厂家直接合作,占据了多方面的优势。

维度二:地区

从地域来讲,不同地区的代理商,由于当地气候、民风、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到日化行业,每个地区的代理商也不尽相同。为了体现各个地域的特点,在此分别以东、西、南、北为坐标,选择了河北、江苏、河南、四川四个省份。

河北:窜货严重竞争很激烈

河北是传统的日化流通大省,除了秦皇岛和承德以外,基本每个城市都有比较健全的批发市场。河北的地级市不多,但是每个市下属的县非常多,像沧州有十几个县城,保定的县城甚至超过了20个。河北的超市系统并不发达,但是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县城多,居住人口分散,受到这样的影响,河北的专营店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大规模的连锁店屈指可数,像保定东大日化的经营范围也只是局限在保定。大多数的专营店分布在县城,其中以单店居多。

在石家庄的太和日化城,开设门店的多是省代,他们多专注于流通,以前,许多地代、县代从这里拿货。但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地代、县代绕过省代,直接从厂家拿货。现在,经常光顾批发市场的,多是实力较弱、出货不多的代理商,还有邻近地区的小店。河北的渠道呈现杂而乱的态势,窜货严重。这种情况下,省代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特别是专注于流通的省代。批发市场繁华难以再现,批发利润越来越薄,成为他们面临的头等难题。在河北市场,通常国内厂家给省代的折扣是3到4折左右,如果刨除掉各种各样的返利和优惠,最终的折扣在2折或3折左右。地代的折扣在3.5折左右,但是销量比较好的县代可以从厂家拿到差不多的折扣。所以,在整个河北市场,地代想越过省代直接从厂家拿货,县代想越过地代直接从厂家拿货,窜货的现象尤为严重。不仅同级别的代理商之间,而且不同级别的代理商之间,竞争非常激烈,恶性竞争也非常多。

《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2010年对河北经销商的调查数据显示,43%的经销商表示“市场竞争太激烈”是本地市场拓展的难点,远远高于“经营成本太高”、“单店销售量低”等难点所占的份额,也与其它省份有着较大的差异。

江苏:商超发达省代难生存

江苏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其区域特点与日化市场都与河北有着迥然的差异。江苏省的市辖区和县级市较多,县则仅有24个,才与河北保定一个市所包辖的县相当。江苏市场商超渠道发达,尤其是临近长三角的苏南地区,不仅有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易初莲花这样的商超巨头,苏果等当地商超也发展迅速,在当地频频开设分店。其中,仅仅无锡的商超就达到了30多家,成为上海之外超市布局最密集的城市。专营店在苏南地区的发展也不错,但只有像南京百分女人这样的区域连锁强者才容易生存。恰与苏南相反,在苏北地区,商超相对较少,专营店布局紧凑。

江苏市场临近上海,辖区内多河流、湖泊,交通非常便利。国内日化企业集中的生产基地,一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另一个就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在这里,商超、连锁专营店等销售终端发达,厂家就倾向于直接供货,很多厂家不在江苏设立省代,而是直接招地代。在苏北地区,商超相对来说没那么发达,大规模的连锁专营店也较少,多以小规模连锁店甚至是单店居多。也就是说,销售终端没那么强势,经销商的日子相对好过一点。很多经销商立足于义乌这个批发市场,辐射整个苏北地区。但是,随着商超的日渐崛起,苏果等超市慢慢向苏北扩张,专注于流通的经销商将面临着市场缩小、利润摊薄的困境。根据《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对江苏经销商的调查,15%的被调查者表示,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销售额出现了下滑。相比于安徽、河北、四川等市场,这个数字要大很多。也就是说,在经济发达的江苏市场,由于商超、专营店渠道发达,经销商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尤其是省代,在渠道扁平化的过程中,有逐渐边缘化的趋势。地代的情况相对要好很多,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产品的流通更多还要靠地代、县代。

河南:市场散乱地代很滋润

在河南市场,渠道发展呈现很不均衡的局面。郑州、许昌、新乡、安阳、焦作、南阳、平顶山和洛阳等地区,商超、百货渠道发达;在开封、周口、商丘和濮阳四个城市,专营店则比较强势。通观整个河南市场,渠道的发展比较混乱,并没有呈现明朗的格局,尤其是小规模的连锁专营店遍地开花,而没有大规模的连锁店可以称霸河南。《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河南市场的专营店中,单店(包括自开单店和加盟单店)所占的比重超过了70%。而河南人口将近一亿,仅仅一个省的人口就超过了欧洲绝大多数国家。怎么来开拓和经营这个稍显杂乱而又潜力巨大的市场呢?大多数厂家选了同经销商合作,专营店多而且分散,厂家对这些散店,难以做到一把抓。而代理商,尤其是地代,对当地情况熟悉,又有着较强的配送和服务的能力,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厂家与终端的对接。在河南,许多地级代理商经营一个品牌的年销售超过千万。如自然堂代理商2008年在河南的销售额有3000多万,珀莱雅在河南的代理商年销售额为2000多万,丸美的近2000万……在河南市场,有很多上千万的品牌。

河南的代理商代理的品牌都不多,根据《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的调查,70%的代理商所代理的品牌数量都在10个以下,更有16%的被调查者是单品牌代理。上文中提到的,河南的地代经营一个品牌的年销售量就能达到千万,所以他们代理新品牌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河南代理商也不是一劳永逸,代理了一个品牌就可以“受用终身”。绝大多数都感受到了外来的冲击,其中大型商超渠道下沉、外资KA卖场迅速崛起成为他们的心头大患。

四川:布局未就地代是重心

四川的护肤品消费能力非常突出,以成都为例,虽然作为一个二线城市,消费能力难以同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比较,但是成都却屡屡创下化妆品的销售记录。恰恰是在这里,雅诗兰黛2009创下了单柜销量全国第一的纪录;兰蔻、迪奥创下了单柜销量全国第二的纪录,CHANEL创下了单柜销量全国第三的纪录。在四川省,各个地市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水平上,也包括民风、民俗。成都作为四川的省会,也是经济中心、最大的中心消费城市,对于周边甚至是整个四川的消费趋势都起着引领和带动的作用。也有甘孜、阿坝这样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交通闭塞,地广人稀。日化行业通常将成都作为样板,只要成都开发成功了,下边的地级市开发难度就小多了。四川的二级市场则通常划分为7个片区,这些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别很大,绵阳、宜宾、攀枝花、泸州这些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当地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很高。

在成都以及绵阳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不管是商超、百货,还是专营店,都非常发达。成都作为西南重要的消费中心,已经有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商超相继入驻,本地的红旗超市、互惠超市数量也很多。在专营店方面,金甲虫、美乐、蓝天这些连锁店都已经名震全国。

但是,不管是商超还是连锁专营店,在地域上都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四川境内多山地、丘陵,在商超、连锁专营店难以辐射的城市,地代还是厂家依靠的重心。通常,地代分销做得非常好,每个二线城市都有几百万的回款,加起来比省代二三千万的回款要高得多,所以更多的厂家取消了省代,直接设立地代。根据《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的调查,与2010年相比,只有8%的代理商表示经营业绩有所下降。而且在这部分代理商中,29%将经营业绩下降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经营方式存在问题,只有38%归因于竞争太过激烈。对于四川的代理商来说,只要在产品的选择与经营方式的调整上下一番功夫,一年做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销量,比较容易实现。

小结

总体来看,受渠道日益扁平化的影响,省代日渐式微,地代逐渐崛起,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代理商的情况如何,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特点,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气候、民风民俗等因素密切相关。河北由于地市少、县城多的缘故,呈现县代多而杂、窜货严重的特点,代理商之间竞争激烈也成为困扰他们的难题。在江苏和四川,地代都比较强势,但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却并不相同。在江苏,商超渠道不断下沉成为地代们的心头大患;而在成都,金甲虫等连锁巨头的扩张和兼并是压在地代们胸口上的大石头。

面对种种不利于己的消息,省代们也不是坐着等死。流通不是长久之计,省代们都已经意识到。于是自己开店的省代越来越多,也有谋划开创自有品牌。很多老板,既是代理商,又是专营店主,甚至是超市老板;既从事产品的流通、批发,又自己经营终端,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很难分清他们是代理商还是专营店主,甚至有的老板把产业的上、中、下游统包于一体,从产品的生产直到送达消费者手中,都是由他一家之力完成。行业洗牌的时代已将来临,究竟谁将活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想要进军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选择何种模式,选择和什么类型的代理商合作,对能否打开中国市场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