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佛山某屈臣氏店内,人头攒动。店内的导购员告诉记者,虽然部分洗护产品单价略有上浮,但是销量并没有受到影响,卖得最好的是正在促销的家庭装沐浴露和洗发水。市民在面对价格上调时也纷纷表示可以接受。“现在物价都在涨,洗护用品当然不列外。再说这都是生活必需品,总不能因为价格涨了点就不用了吧”店内正在购物的某消费者这样说。
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房地产、制造加工等行业持续低迷,而化妆品行业却是百花怒放:新秀频频亮相,行业巨头再领风骚。
近日,化妆品制造商雅诗兰黛公司(EL)宣布第一财季盈利增长46%。无独有偶,不久前,国内日化企业两面针发布的201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儿童洗护用品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上升。牙膏牙刷等日化产品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7.33%。但在雅诗兰黛和两面针销售增长的背后却是全球经济萧条,欧洲某些发达国家濒临破产的局面。
这种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美国1929至1933年爆发经济危机时,相比较工业产值减半,化妆品销售却大幅度增加;2008年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出现,口红、面膜等商品销量开始上升,欧莱雅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
为什么世界经济低迷,化妆品行业却能“独善其身”?经济萧条会导致部分行业低迷,大量人口失业,人们减少了对奢侈品和高档品的消费,手中反而有了“闲钱”,这时他们会购买类似化妆品这类价格适中的“小奢侈品”,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望。另一方面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职位竞争加激烈,相比平时,人们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而口红、面霜等低廉的化妆品自然也成为消费者首选,比如雅诗兰黛的增长就得益于全球范围的强劲销售,因为经济疲软并未阻止消费者继续购买口红等小奢侈品。
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口红效应”。经济危机中的化妆品行业增长并不是偶然,它体现了一种消费者的心态变化,无论是对于厂商还是经销商,这都不失为一个发展契机。
业内人士分析,化妆品作为快消品,其中部分产品像是肥皂、洗发水、沐浴液等又是必需品,并不会因为人们手中的钱少了,而停止使用。在市场上该类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经济萧条的最大影响是消费者失去消费信心。但相比较房屋、汽车这些大型奢侈品来说,几十块一支的口红和几百块一瓶的面霜,消费者还是能够承担。
尽管相比较其他行业而言,处于危机中的化妆品行业更具有优势。但企业若想以此为契机发展壮大,必须要把握危机本质,抓住消费者内心。经济衰退必然会影响人们的收入,物价上涨,人们手中的钱不够用,他们自然希望能够物尽其用,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与包装、品牌相比,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对于产品品质和服务要求将会更苛刻。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变化,适时调整策略,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性价比,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全球经济衰退,亚洲形势较好,中国更成为这场危机中的奇迹。化妆品企业要抓住机会将这场危机变成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