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是化妆品专营店店主,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从代理商那里拿货,一个是直接从厂家下订单,你会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就算是行外人,恐怕也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君不见大多数低价产品都是打着“厂家直供”的口号么?厂家直供,那就意味着可以低价拿货,利润空间大,还可以以低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出售,消费者自然也会趋之如骛。事实果然如此吗?在与众多专营店主沟通之后,《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发现,事实上,直供,“没那么简单”。
直供最大优点:毛利高
不管是正在做直供的还是没有做的,专营店主对直供的利润空间都肯定有加。省去了代理商的中间环节,利润分成只在厂家与终端专营店之间展开,这跟一个蛋糕三个人分还是两个人分一样简单,一目了然。
在接受《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采访的专营店经营者中,一部分正在销售直供产品的专营店表示,虽然其产品所占比重不高,但利润却大都能占据店内三分之一的份额。据江西女之友·好美莱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简称为女之友)总经理毛荣新透露,自己刚刚接触直供产品半年,但在其所有化妆品门店内,直供品牌雅格丽白等产品就为其每月挣得了20%到30%的利润额。毛荣新对直供模式的态度非常明朗,那就是欢迎:“直供当然有好处啊。”毛荣新直截了当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女之友一样,安徽宝洁日化商行也尝到了直供品牌的甜头,据其总经理胡永标介绍,宝洁日化商行接触直供产品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其在销售总利润中所占的比例也基本上在30%上下。宝洁日化商行销售的主要直供品牌是目前风头正劲的雅丽洁。对于走大众化路线的宝洁日化商行来说,雅丽洁自有品牌品种齐全,价位适中,与其定位符合。胡永标表示,这是他选择该品牌的主要原因,目前运营良好,会继续与其合作下去。
不难看出,直供模式很受专营店的青睐。只要品牌运作成功,后期跟进和市场维护到位,专营店主基本上都是持欢迎态度的。
直供局限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毛荣新、胡永标等专营店主虽然对直供模式多有溢美之词,但对其弊端,他们也是深有体会。在接触现在的直供品牌之前,女之友曾尝试过与其他直供产品合作,但最后却因为对方在市场维护上不了了之而作罢。所以,毛荣新说自己在考察直供品牌的时候,要看其实力,是否能把之后的市场维护做到到位,“签了合同之后,没有专人跟进,当地市场维护做不到位,这可以说是一些直供品牌最大的弊端。”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直供品牌知易行难,直供对企业在资金、生产力、人力、仓储物流等方面都是极大的挑战,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全盘皆输前功尽弃,正如江西女之友总经理毛荣新所言,虎头蛇尾最终肯定是无法合作的。鉴于此,采访中虽然像他这样欢迎直供的专营店负责人不在少数,但真正运营直供品牌的却并不多。绝大部分人的观望情绪很浓。
环视一圈市场上的直营品牌,基本上走的还是大众化路子,这让一些高端品牌专营店因怕影响到自己店内形象,最终放弃销售直供产品。业内一些专家也认为,直供品牌目前产品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产品品类大而全缺乏明星产品,竞争力不强,时令不突出,在跟随消费潮流上的滞后性等,都严重影响到它在大中型城市的发展,如广州的千色店、深圳的妍丽、香港莎莎等,他们除了在店内出售自有品牌之外,都难觅直供品牌的影子。
与此相矛盾的是,在广大的乡镇专营店内,同样也很难看到直供品牌,这里面就涉及到仓储和物流的问题,直供既难进入北上广等大城市的高端专营店,也难以辐射到边远小城镇。哪怕是立白这样的大企业,在分仓直供上,也难以将小城镇纳入其中,依然只能依靠优秀经销商铺开市场,一般的化妆品企业如何能承担辐射到边角的仓储和物流成本?直供品牌在地域上的局限可见一斑。
直供局限二:压缩护肤品空间
不仅如此,因为直供品牌绝大部分走的是低价大众路线,更多会倾向于成本较低的身体护理类开架产品的生产。一方面,直供模式,绕过各级代理,销售压力直接分摊到专营店身上,另一方面,其产品架构单一。迫于压力,很多专营店在产品陈列上,就采取名品保卫战术。为了保证完成销售任务量,除了毛利极高的直供产品,全是毛利润很低的知名品牌。这样一来,国内一线品牌难见其踪影,自然堂、珀莱雅、丸美、美肤宝等一概不提,极大压缩了护肤品的空间,长远来看,隐患显而易见。
根据一项调查表明,2010年度各化妆品店营业收入各品项占比,其中护肤比例49.9%,彩妆占比16.81%,身体与个人护理品(含头发护理、身体护理及口腔护理等)占比13.6%,香水占比4.55%,化妆工具占比3.78%,洗涤用品(含洗衣粉、肥皂、洗衣液、洗洁精等)占比6.068%,日用品(含纸品、卫生用品等)占比4.21%,美容护理占比9.10%,杂项为4.90%。
从这项调查可以看出,精品护肤依然是目前专营店的主流,但直供模式所推崇的开架区产品(身体与个人护理类产品,含头发护理、身体护理、口腔护理、化妆工具等)并未占到预期中的比例。相反,大家觉得竞争激烈的背柜区产品(精品护肤)将是一直占据门店主导收入的品项。
如此看来,专营店如果大幅提高直供品牌的比重,几近于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在与各地专营店负责人探讨这个问题时,他们对此也深以为然,在已经开始接触直供品牌的专营店中,其所占整个化妆品品类的比例,也依然控制在较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