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在不断下沉渠道,丝芙兰也号称要在中国大肆开店。最近,10月1日,香港莎莎国际在南京的化妆品专卖店也如期试营业,而10月28日莎莎在郑州的店面也要开业了。一时之间,中国化妆品市场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莎莎南京店开业
据悉莎莎在南京的店面是其迄今为止在亚太地区除香港市场以外开办的最大规模化妆品店。店面拥有约600平方米超大营业面积,该店在细节上处处用心,灯光设计明亮与柔和有效间隔,壁柜摆放合理有序、背景墙色彩搭配完美组合、货品陈列柜高低错落有致。
莎莎南京店在消费服务配套上也很有特色,据悉,莎莎南京店为前去采购的消费者提供了许多相关美容服务,该店内有经过严格课程培训、且对店内各种产品深入研究的美容顾问,消费者可以随时获得这些专业顾问提供的护理指导。此外,店内还配备有先进的皮肤检测仪,可以免费为消费者检测皮肤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为顾客制定有针对性的皮肤护理方案及其它的相关美容配置。
此外,为确保消费者对购买的专业线产品进行准确的使用,莎莎新店内设有2个美容示范间,便于美容顾问在私密的环境下指导初次使用专业线护理产品的顾客;若顾客在初期需要依靠美容顾问的帮助,也可以预订房间作特别的护理指导。店内还很贴心的提供了独具一格的自选手推车,可以让顾客真正感受到“一站式购齐化妆品专卖店”的特色。
资料显示,截至9月21日,莎莎集团已在中国内地13个城市共有37家莎莎化妆品专卖店,分别分布于上海、北京、天津、武汉等。据悉,莎莎今年将计划增开超过70间分店,在开铺计划中,中国内地所占比例最高,计划开设出40-50间分店,覆盖城市达15个。莎莎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大规模开店的规模效应,吸引更多供应商落户,让消费者体验“一站式购齐”的商业模式。
屈臣氏和丝芙兰的威胁
就在莎莎风风火火忙于在中国内地开店的同时,另外两家化妆品零售大鳄也纷纷在中国内地市场抢占地盘,他们分别是屈臣氏和丝芙兰,这两家化妆品店与莎莎一样也是以“一站式购齐化妆品”的商业模式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这两个化妆品店品牌都出身豪门,屈臣氏集团是全球第三大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集团,它是亚洲首富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旗下的企业;丝芙兰1969年创立于法国里摩日,1997年加入全球第一奢侈品牌公司法国路易酩轩集团(LVMH)。不过屈臣氏和丝芙兰的定位有所不同,屈臣氏定位为平民化妆品店,而丝芙兰走的则是高端品牌路线。
目前,屈臣氏在全国已经遍地开花,北上广深等省会城市的商业繁华地带,都有这家“平民化妆品”店的身影。丝芙兰也在全国开出了很多分店,售卖的基本都是中高端的化妆品,包括国际大牌化妆品兰蔻、娇韵诗、倩碧等。
据悉丝芙兰还计划将店面尽可能地开到中国二三甚至四线城市去,事实上丝芙兰在法国就是几乎每一个镇都有一家丝芙兰的化妆品店。在渠道下沉方面,屈臣氏也不甘示弱,在中国内地的许多二三线城市的繁华地带都已经涌现了屈臣氏化妆品店的身影。
这些零售大鳄的渠道下沉给本土化妆品店以非常大的威胁,一位本土化妆品店的老板说,“屈臣氏的商品实在是丰富,让我自己这个开化妆品店的人都忍不住要到屈臣氏去淘一点货。”
以莎为鉴树立品牌
莎莎、屈臣氏和丝芙兰这几个化妆品零售大鳄在中国内地市场的不断攻城略地,让不少本土化妆品店经营者担忧,这些店面对附近周边的化妆品店的杀伤力是显而易见的。河北保定市的一位化妆品店经营者说,在屈臣氏方圆1公里内的化妆品店几乎没有什么生意可言。
但有化妆品行业分析家认为,这些零售大鳄也不见得那么可怕,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已经成就势力的零售大鳄的样子,但事实上在很多年以前这些今天的零售大鳄,也是从小虾米成长起来的。
以莎莎为例,莎莎是一个开办于1978年的化妆品店面,对老板郭少明来说,其夫妻双方在香港的文化程度不高,为了生活,郭少明的夫人租下了一间店面,开办起来一家化妆品店。当时郭少明还在公司上班打工,闲暇之余帮忙老婆看一看店,由于33年前,男人要是在化妆品店内卖化妆品,很容易被人笑话,因此郭少明不得不躲在化妆品柜下,听他老婆是怎么卖化妆品的,他自己也从中学会了买卖的窍门。
尽管莎莎国际今天已经是市值100多亿的国际品牌,但是当年郭少明夫妻创业的故事,无不与目前本土化妆品店许多老板创业的故事和环境惊人的相似。可以想象,在当时香港的那个年代,同样存在着零售大鳄同台竞争的市场环境,也同样存在着许多类似莎莎这样的小化妆品店,所不同的是莎莎能够一直坚持下来,并且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因此,莎莎的今天和过去,正可以很好地启迪当今的本土化妆品店经营者,其市场生存和发展永恒不变的道理就是,一定要树立自己店面在当地的品牌,只有树立了品牌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而树立好品牌的过程,也必定是店家使用浑身解数维持店面生存和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