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山一直想说服他的老板。他认为,他们应该集中精力将公司的主力品牌打造得更为成功后,再设法推第二品牌,或主力品牌的延伸品牌。但是老板李东宏并没有听取王夫山的意见,而是决定在下一个季度招兵买马大力推广第二品牌。为此,王夫山也只能自叹一口气。
王夫山所在的企业是中国4000多家化妆品企业当中的一个,这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式企业,企业董事长是父亲,总裁是儿子,品牌总经理是小舅子,财务负责人是大姨妈。而王夫山只是一个普通的经理人,虽然位居该公司副总经理职位,但他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
本土日化都想打造系列品牌
这是一家处于中国广州的化妆品企业,中国化妆品企业的两大阵地,一个是上海,另一个就是广州。如同许多广州化妆品企业的发展史,王夫山所在的企业也走过了这样的一条道路:先在广州的兴发广场开商铺(南方方言叫做“开档口”),然后是做大日化批发和外贸,随着前些年大日化批发和外贸生意的红火,许多开档口的商家都随即开办了自己的工厂;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渠道变革兴起,人民消费水准的提升,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大日化批发的利润率日益微薄,与此同时外贸业务日益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主攻本土市场;这个时候,许多企业借助日益上升的中国内需市场和新兴的化妆品店渠道,打造出了本土日化知名品牌。
王夫山所在的企业在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中,属于不大不小的一类,那些本土日化的大企业,有的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有的正准备成为上市公司,而没有成为上市公司的品牌,大多已经被卖掉,成为国际大牌进入中国内需市场的渠道跳板,还有不少曾经很优秀的品牌,现在则已经没落而不知去向。
王夫山所在企业的品牌属于市场的后起之秀,其品牌诞生的时间是在5年前,经过短短5年的时间,其市场销售网点达到近万家,年营销回款达到数亿元。这样的营业规模对本土化妆品企业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但是相比于国际大牌,这些数字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
王夫山说,他的老板李东宏更在乎销售回款,因此如果开拓第二个品牌,按照他们之前的经验,应该在5年之后,至少每年可以回款达到1亿元人民币。“但如果这样想的话,要想真正做强一个品牌,说要打造百年品牌,就完全成为一句口号了。”
尽管,王夫山很清楚,国际大牌都拥有第二,或者第三品牌,甚至拥有一系列的品牌,并且国际大牌企业的系列品牌都运营得很成功,但是他说,他没有看见几个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能够成功运营系列品牌。
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他积极地向老板李东宏进言,并希望李东宏能够慎重对待之,他还认为本土日化企业推出的系列品牌中,许多品牌都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更通常的情况是,企业将主力品牌的钱,挪到第二品牌上,结果造成主力品牌不能继续做强,而第二品牌不活不死的尴尬境地。更甚而至于,许多主力品牌被第二品牌所拖累,最后连主力品牌都没落了。”王夫山说。
第二品牌,想说爱你不容易
但为什么李东宏执意要推第二品牌呢?王夫山分析认为,首先进入化妆品行业的门槛十分低,只需要花点钱去注册一个商标,然后自己又有现成的工厂,因此开第二品牌就十分容易了;其次,老板认为所有的公司都有至少两个以上的品牌在市场上推广和运作,他们企业也该至少拥有两个以上的品牌,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叫做顺应潮流;再次,老板认为企业拥有至少两个品牌,可以提高保险系数,当一个品牌遭遇不测时,另一个品牌还可以继续做;再次,从品牌延伸的角度来说,打造系列品牌可以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比如主打品牌定位为中高档消费者,而延伸品牌则可地位为更年轻和更有活力的消费群体;最后,从回款的角度来说,因为主力品牌在渠道上的成功,使得老板认为打造第二品牌亦可以借助此前的模式和渠道,能够在市场上比较容易推广第二品牌。
尽管市场现实比较残酷,但是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本土日化企业都在设法打造新品牌。候晓蓉是广州一家化妆品企业的女老板,她也告诉记者,她的公司将会在明年打造又一个新品牌,而这个品牌已经是这家公司的第四个品牌。
事实上,候晓蓉完全不对品牌进行科学的规划,她只是针对自己之前的经验,和原有渠道上的一些资源,以略不同于自己之前推出的三大品牌的定位,打算推出其公司的又一个新品牌。
她告诉记者,其实她自己也思考过这些问题,公司应该是做强一个品牌,还是要做多几个品牌,以造成规模效应呢?她分析认为,集中所有的力量去做强一个品牌,也是有可能成功的,但是这种成功的概率要低很多,而且需要沉淀的时间也很久,而适时地推出新品牌,则可以利用公司的品牌和资源优势,比较轻易地从渠道实现销售回款。“再者,单一品牌越做越大,渠道网点越做越多,营销额越来越大,对于管理和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牌越大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大,尤其是面对国际大牌的直接竞争压力,因此许多本土品牌最后都很难顶住这种压力,选择了卖掉退出。”
王夫山认为,他们公司打造第二大品牌也并不具备相应人才团队,“最要命的是公司的管理体系。”
王夫山说,国际大牌能够成功推广第二、第三,甚至系列品牌,源于国际大牌拥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最重要的是国际大牌的企业组织具有科学的决策体系和管理体系。“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企业决策层通常都是几位家族亲戚,这必然造成决策前不能广泛征询意见,与此同时决策的程序也十分混乱,而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缺乏相对完善的经理人制度。再者,本土日化许多企业都缺乏完善的企业文化,甚至不少企业的社会观和价值观都有点扭曲,因此在本身企业管理不够完善,本身没有完善的经理人制度、人才团队也缺乏的情况下,还要拉长战线开辟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无异于自取灭亡。如果自己不灭亡,则会造成祸害市场的客观事实,第一会造成中国化妆品品牌乱象,第二会造成圈钱走人的不道德行为,第三会加剧中国化妆品行业浮躁风。”(文中采访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