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某大型日化企业复活了一个诞生于上海的19世纪的品牌,该品牌的一瓶霜的零售价格为1080元,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民族品牌,仅从产品的单价来看,这种价格可谓让不少本土日化品牌经营者大跌眼镜。
不明就里的人或许会说,“一瓶霜要卖1080元,这有可能吗?”,据上海有关媒体的报道,这瓶霜确实定价为1080元,而且一上市,前来光顾的客人还很不少。
据报道,该企业对自己复活的这个品牌未来的市场发展充满了信心,他们宣称用最好的生产技术和原料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宣称用最好的外包装设计来打造产品的形象。
价格定位是一门学问
事实上,据笔者的分析,该品牌充满了故事性。此品牌诞生于19世纪,在那个年代该品牌已经闻名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致使品牌的发展缺乏持续性,但是这个品牌还是给了许多中国人,尤其是上海人不一般的回忆。从品牌运营的角度来说,光是这个品牌的历史故事就足以值得消费者玩味。一个有着如此真实品牌故事的品牌,外加当今中国和世界消费的潮流,其产品价格如果定得太低反而不利于品牌的推广。
价格定位在商业运作中也是门深奥的学问,合适的产品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定位,产品的定位不可以主观地定位为高价位,或者低价位。产品定位价格的高低其实令行业人士十分纠结。价格定便宜了,消费者总是会认为这个产品的质量可能很一般;而如果价格定高了,虽然消费者不那么怀疑产品的质量问题,但是对品牌厂家来说推广的难度却大了。
那么产品价格定位应该以什么为基准呢?产品价格定位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品牌推广的渠道和方式。以上述复活的上海品牌化妆品来说,首先该品牌出自一个在中国很有名气的大型日化企业,其次该品牌的销售渠道主要为百货商场,甚至该品牌的目标市场为全球,而不仅仅是中国,因此这两个主要的因素就决定了该品牌的价格必须要在一定的高位上。
挖掘消费者的深层需求
应该说每一个价位都会有一群忠实的消费者,因此对任何品牌厂家而言都不宜于跟风某一种价格,企业一旦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就应该努力坚持自己的价格。而单从品牌价格高低的情况来看,1080元一瓶霜的价格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情。从消费心理的角度来看,能够花1080元购买一瓶霜的消费者,决不仅仅是购买一瓶霜的物质使用功能,而是在消费其产品物质的同时,更大的是获得了一种消费心理的满足。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人们在消费一瓶霜的功用的同时消费了一种心理需求,而且价格越高的商品,意味着其必须要满足的心理需求更多。而如何才能让人们有理由来相信这种满足呢,那么这个品牌必须拥有足够多的“光环”。
一瓶霜1080元的价格就包含了诸多的光环,诸如民族品牌、海派时尚、百年品牌、上海大型日化企业、高科技、著名的品牌包装人、百货商场、国际市场等等,并且这当中的各种元素综合起来足以支撑这个价格体系。
由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如何定好自己产品价格的定位方式,比如本土化妆品牌企业要开发一款新的系列面膜了,那么该定高价还是低价呢?这个时候,自己好好参考这些元素指标,衡量一下就可以准确地估摸一个八九不离十了。比如,对于一款面膜,我们可以衡量一下,我们的渠道在哪里?是否确定需要大肆宣扬科技含量?有无启动明星代言人?等等。
价格问题其实也是不少化妆品牌经营者在市场上经常遇到的问题,当自己对产品定好了价格后,市场上总会有人对自己产品的价格说三道四,不是说自己产品的价格定高了,就会说自己产品的价格定低了,这些说法经常会让品牌操作者难以应答。现在,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自我衡量的办法,即自己的品牌到底包含了多少有价值的市场元素,显然有价值的市场元素多,价格就往高处定,走高档奢侈消费品的市场路径。反之,走快速消费品市场路径,不高不低则走中档消费品市场路径。
定价的巧妙与否,决定了一个品牌能否在市场上立足。如果一个企业之前是A领域的王者,现在要进入到B领域,但是B领域并非该企业熟悉的领域,那么对于该企业来讲进入B领域时,应该将产品定位为低价位好,还是高价位好呢?
薄利不一定多销,价高未必无市
国内有一个婴童食品企业,它是中国儿童益生菌市场的佼佼者,也是一个上市公司。该企业创立之初只有一个单一的儿童益生菌产品,上市之后其在股市上融到了资金,于是扩充产品线,由儿童益生菌市场进入到儿童奶粉市场。按照人们通常的商业思维,一个儿童益生菌市场的领导者,进入一个其并不熟悉的奶粉市场,似乎应该首先将产品的价格定低一点才会有条活路,因为目前的奶粉市场竞争也是十分的激烈,有实力的品牌也很多,产品价格定位低一点的话,应该可以凭借薄利多销谋一点市场。
但如果该品牌厂家要真那么做,这个价格定位必定失败无疑,因此该企业非但没有以低价位进入市场,反而以一个高出目前洋奶粉一倍的价格进入了市场。市场营销专家们在看到其产品的终端高价时,立时明白了其商业意图,个个为之赞叹。
从其产品的终端价位可以看出其商业操作手法和蕴藏其中的意图。首先,低价位的产品通常会被消费者认为其产品的质量也将很一般,尽管许多消费者口头都承认不一定价格高的产品其质量就好,但在实际消费中,只要有条件的消费者还是愿意去选择高价位的产品,奶粉这种儿童食用的产品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虽说是一句笑话,但也是消费事实;其次,该品牌的销售渠道主要在商超,而今进入商超的成本很高,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显然价格越低越难以令人相信,而如与其它洋品牌价格同一档次,其厂家也无法消耗渠道成本,久而久之估计连商超这个渠道都进不去,因此还不如将价格往高处定;再次,该企业通过各种因素将产品价格运营起来,比如产品的原材料更有保证、生产工艺更科学、营养成分更独特等等,总之是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丰富其市场价格元素,以此支撑起一个合理的高价位,从而让消费者拥有更多接受产品的理由。
该奶粉品牌的做法与上述化妆品牌的做法如出一辙,他们深懂商业之奥妙,很多时候高价更有市场,商业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