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诞生,这个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工业革命使资本的生产方式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期间,不少产业工人失业,因此当时出现了许多手工业工人集体砸毁机器的事情。
这些手工业工人之所以砸毁机器,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机器抢夺了他们就业的机会。但是资本家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使用机器生产,不但快速高效,而且便于管理。于是在资本的商业法则上潜藏着一条市场铁律,即凡是能够用机器解决问题的,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人力。
新工具多会引发某种产业革命
事实上这一商业铁律,也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另一本质,即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断地制造、发明和使用新的生产工具的历史。每一种新的生产工具的诞生,总会带来某个领域的产业革命的发生。
而每一场产业革命的发生,总会解放一部分劳动力,或者说让一部分人失业,这就要求产业工人要么筹集资金成为资本者,要么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新的劳动工具,从事新岗位的工作。因此社会发展到今天就出现了更多的学校和各种培训机构。在我国就针对失业人员制定了不少相关政策,帮助他们学习新技能,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有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总在提醒我们,即活到老学到老。尤其生处于这个瞬息万变的科技商业时代,各种新兴科技工具层次不穷,而每一种新工具的诞生即意味着这个领域会有一场不同程度的产业革命。因此,我们不得不随时随刻掌握市场信息,随时随刻要用到最好的工具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和品牌。
目前中国化妆品界亦是如此,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不得不随时问问自己,“我们到底掌握和使用了多少这个时代的最先进的东西?”
比如互联网工具,新兴的互联网工具就带来了一场非同凡响的“产业革命”,然而化妆品产业界人士真正掌握互联网工具手段的能有多少呢?
一个简单的调查表明,本土日化产业界诸多的从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一二把手不会用电脑,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不善于利用互联网来推广产品。目前,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同时作为一种工具,其作用之强大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我们是否很好地抓住了当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呢?
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是建设企业网站的火红年代,但很多人都忽略了那一场启蒙的互联网科技浪潮,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地利用企业网站来展示自己的形象和推广自己的产品。即使今天,也有不少的化妆品企业没有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像样的企业网站。
门户网站和企业网站热潮之后,博客开始在互联网流行起来,博客之后就是微博。现在网络推广、微博营销成为产品品牌推广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真正能够玩转这些工具的化妆品企业又有多少呢?
微博:不可小视的新工具
微博的发展速度十分快,由于参与编织微博的人数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工具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分享信息的方式更便捷,当中的效率也更高。如果说微博的作用在去年还不能让人们感受到其明显的力量,那么今年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足以显示微博之威力。
其中的郭美美事件就让人大跌眼镜。郭美美在微博上炫富,自称是某会的总经理,且称拥有豪车和时尚用品等,此微博一经发布立马引起轩然大波。微博就像一张无形的网,人们迅速将某会与郭美美联系起来,各种相关信息被迅速挖掘出来,讯息快速地从A微博传播到B微博、从A微群传播到B微群,短短时间闹得满城风雨。微博上的一句话,居然影响如此之大,想必郭美美是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另外也说明郭美美太忽略新工具的作用了。如果她的那一句话只是从口中说出来,而不是写在微博上,估计她那样的话说一千遍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力。
不仅是郭美美把新兴工具手段当“儿戏”陷自己于“麻烦”境地,体验了一把微博的“厉害”,中国某教授也无意之中体验了一把微博的威力。该教授针对某会在其微博发布类似“献血无偿,为何用血有尝”的语句,引来网友热议,或因被指用语不专业,该教授立马删除原帖,但饶是如此,其针对某会的言论却继续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而某会也立即以其官方微博进行了回复,唇枪舌剑的微博之战,立马开打。
微博的作用和威力当然不仅限于此,在7月23的动车事故中,微博寻人就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事故发生后,许多人找不到自己的亲人,这个时候微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人们一个转发一个,一个询问一个,在这当中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近日,郭美美的尘埃尚未落定,“卢美美”事件又接着上演了,“卢美美”也是因人类新工具“微博”而中招的,对此,人们不无感慨地说,“真是躺着也中枪”。
经营化妆品应多用新工具
简单的举了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微博这种新工具力量之大,但是要玩转微博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尤其对化妆品企业界人士,首先,多数产业人士疲于奔命,每天都在按照之前的营销模式,努力推广和销售产品,要完成销售任务,这就没有多少时间去想如何利用新工具来帮助推广产品了;其次,多数产业人士将目光聚焦于传统的营销法则,对于互联网或者计算机之类新工具用不习惯,也不太懂,因此就将之搁下了。
针对中国化妆品界的上述两种行为,可简单地总结为,首先是不太懂新工具;其次是没有习惯于要去掌握新工具;最后是也不愿意去弄懂这些新科技工具,也就无法用上这些新工具为自己服务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一些产业人士认为自己每天加班加点很努力就是正确的,但是根本不反思工作效率问题,等到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小的时候,才猛然觉醒自己的工作方式可能太低效,虽然事情干了很多,但多数事情都徒劳而无益。
懂得转弯的企业主还好说,要是当中一些不懂而又不愿转弯的企业主,非要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到头来也就只有落后的份了,而落后就意味着失败。可见,当今世界,谁要是不停下脚步来给自己充充电,了解一下最新的科学技术,是很容易被时代抛弃的。
当然,新工具日新月异,企业主不可能什么工具技术都能掌握,事实上也不需要经营者掌握所有的技术,技术应该是让专业人士、让产业群体中的年轻人去完成它。但是有一个首要的前提,那就是企业主至少要有利用新工具技术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