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患病了,小感冒,到本地一个有名的养生专家那儿把脉。养生专家很专业,很详细、很负责任地为病人分析了身体各个器官的运作原理,从远古的神农本草到近代的张悟本绿豆,从天体运行潮起汐落的大环境,到日常生活作息安排的小计划,全方位解析了人体养生和健康防病的基本理念,把病人听得一头雾水,吓了一身冷汗,却又不得不承认养生专家说的是对的。
没有得到任何治理药品的病人,回到家里,越想越怕,心理越来越不踏实,病情好像也加重了不少,没办法,死马当成活马医,家人到附近的庙里烧了把香,求了点庙灰,混着热水一喝,出了一身汗,感冒竟然好了。
这个生活小故事告诉我们,许多事情的道理都是对的,但是,能解决当前症结的方法,才是最实效的。专家的理论,好像一贴万灵药,放到哪里都适合,可以指导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规范生活规律,但是,解决不了当前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崇尚专家理念的同时,还得需要庙灰来进行心理安慰。
专家是一颗北斗星,只发光,不负责
无可否认,专家学者讲的道理都是对的,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现实操作来说,有些道理离我们很远。它就像一颗北斗星,让你看到了方向,但路还是得靠自己走出来的,而且,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个方位,最终能不能走到目的地,谁也不好说。走对了,那确实是北斗星的功劳;走错了,都是我们自己的能耐不足。明明方向就在那儿,你还走得不对,能怪谁呢?
这就是专家的理论,听这些独家秘方,对于厂家和代理商来说,自己仿佛就是一只在玻璃瓶里的蜜蜂,能够看到光明,但不一定能找到出路。
是不是说专家的理论就没有作用呢?当然不是,只是我们应当判别,哪些是属于虚的,哪些是属于实的。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决定了个人思想的不同境界,明明自己的水平只有3段,却总是提前去接受9段的水平,你说能有价值吗?就像一个小学生,你总是让他去学习大学的知识。我们能够说这大学的知识没用吗,当然不能,但是,这个知识,对小学生目前的考试有帮助吗,他需要的是1+1等于多少,而不是微积分。
虽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行业未来趋势的研判,但这需要从现实中去分析和发掘。专家的理论,有时候过于危言耸听,有时候过于杞人忧天。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并没有参与到这些实际运作当中,他可以发挥自己强大的想像力,可以分析出无限的可能。可以说,他是不用负责任的,这些预测也许多年后会被证实了,那么,他会名声鹊起;也许多年以后会被证明是错的,那么,他又不用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最多就是人家指责他说大话而以,又不会损失。
笔者认识一个行业营销专家,现在名气还蛮大的,许多老板和店老板都将他奉为神明,以他的理论为重要参考。所以,这个行业专家喜欢预测和判断,很多数据和感觉都是随口而出,因为不用负责任。因此,对于企业决策的选择,我认为,专家的理论很重要,但不能全信,只能作为参考,而且需要很慎重地参考。像郎咸平教授,他的6+1理论相当有道理,但那都是发生在国外的一些企业和背景,一定要移植到中国来,移植到日化行业来的话,不能说他是错的,但是不是有点以管理骆驼的方式来管理兔子呢?
专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有很大的两面性,既可以带来精神信仰,也可能带来精神压力,就像文章开头的病人那样。所以,我认为,本土的日化企业,在外脑需求上,可以听听高深的理论,但更需要一些庙灰来进行心理安慰,也许,这更容易治理好我们的心病。
庙灰是一种应急药,不科学,能定心
庙灰,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都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他本身并没有医药的价值,只是一种自我欺骗的心理安慰,但是,往往就是这么一种心理安慰,才能治得好目前的病根。我们都知道远水救不了近火,都知道远亲不如近邻,所以,离我们越近的东西,才越有价值。
庙灰当然只是一个比喻,对于经销商和企业来说,什么东西才是离我们近的,才是有价值的,庙灰应该从哪里来呢?我认为,当前的企业和代理商,应该减少对专家的依赖,更多的是从身边的榜样吸取价值能量。笔者归纳总结了一下,获取庙灰的方式可以有这几种形式:
一是从同行的交流得到信息。从战略角度而言,企业的现实行为一定要具有未来的意义,这样才能形成连续的策略,支撑起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框架。同行的交流,至少大家都是在操作同一个市场,所想所思所经历的都是相同的背景,思维交换,可以开阔大家的视野,更主要的是,身边的同行,他的企业背景,面临的问题,成长的方式,和我们自身是一致的,因此,他的成功、经历、经验都有可复制性的实际意义。
二是从上下游链条的意见反馈。应该说,原料供应商、品牌生产商、代理商、零售商是这个日化产业链同一条线上的蚂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凡是有共同利益的团体,都是朋友,因此,他们的意见,才会负责任。上游供应商,他们对国际流行原料和包材、概念和功效,应该是相当理解的,他们的建议,对新品的开发,极其有意义;而代理商、零售商他们是直接服务到消费者的层面,对于消费者的需求,有着更大的掌握,因此,他们所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市场的直接需求,对于产品的改良和营销的改进,都有相当积极的意义。这些理论,可能都是很肤浅的,看起来不怎么科学,就像庙灰那样不起眼,但是,很有可能,就是能够解决我们当前症结的良药。
三是从行业媒体中获取信息。不管怎么说,行业媒体要比专家负责一点,他们的报道,不一定全是很实用的,但至少都是根据行业的特性,想方设法来服务这个行业的需求。因此,从行业媒体里获取的信息,相对来说,会比较实际一点。就像《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它的资讯理论,内容深度,视野境界,肯定不如郎咸平和马云,但我可以保证,从郎咸平和马云的嘴里,我们只能听到思想,得不到方案,但是,在《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中,可能你能得到方案,这就是区别。
在这里,我还是要继续肯定专家们高深理论的价值,他们是具备未来视野的,同时,我也要提醒一下各位老板,在当前的借助外脑需求上,庙灰虽然普通,但有可能才是我们治病的关键和定心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