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10月份,沃尔玛发布了2015年财年的资本支出计划,其美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illSimon对社区店业态寄予了厚望,表示将加快推进社区店建设的步伐。而事实上,早在2009年,沃尔玛的“惠选”社区店便曾在深圳“试水”,并计划五年内将在国内开出1000家的“惠选”社区店。
与此同时,乐购、华润万家等零售巨头也相继布局社区,推出社区型超市。从这些零售巨头布局社区超市的行为来看,社区零售业态确实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今年的零售环境比较恶劣,利润下滑,生意低迷。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被大家所看好的社区模式,目前的发展情况会是如何?
目前现状:
康缇以社区为补充:上一年,康缇很火,备受关注。因为康缇的出现,让大家看到一种可快速复制以及适应未来发展的零售新模式,并且,这样的一种新模式,适合在社区经营生存。
截止到11月15日,康缇系统共有门店214家,但社区店只占据了小部分,大概是20%左右。康缇提出一种适应在社区开店的模式,但不等于康缇只在社区开店。
社区店相比起商圈店,房租成本相对较便宜。去年的1月8日,康缇在广州元岗开了一家40平米的社区直营店。据相关人士透露,那时的日销大概在2000元,月租金为5500元,两名店员,平均工资为2800元,表面看来是盈利,但却是亏钱的生意。
如今,这家店已经关闭了。“广州主要是以拓展加盟为主,元岗店以及天河店更多是起到样板展示的作用。”邹本生称。
相比起康缇,长沙的八田日开的都是社区店,从开始的1家发展到如今的18家。在房租高企的今天,八田日的房租和物业费用仅占营业总收入的6%左右。尽管房租涨幅不大,但人员成本的大幅上涨,如果销售额停滞不前,那也难以存活下来。
社区模式是趋势,但不等于布局社区就能盈利,关键还在于经营者的经营思维。那么,社区店要得以发展,出路在哪儿?
做好服务,提升黏度、
目前,八田日的店铺大都分成上下两层楼,楼下以售卖化妆品为主,楼上则是美容护理专区,消费者在前店购买了洗护产品之后,后院能为其提供保养护理等一条龙服务。这种前店后院的模式,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升了店铺与消费者之间的黏度。
同样,厦门巧遇为了强调服务性,不仅定期举行沙龙活动,而且更关注员工服务的专业度。所以,巧遇每个月都会有那么的一天半天关起门来,集中所有店员进行培训学习,让服务更加到位。
选好址,用好人
厦门巧遇化妆品店目前有15家店,分布在商业区、工业区以及社区,其中社区有5家店。要求社区要有2-3万的常住人口,并且在选址之前,会从几个方面去调查。
一是看楼盘价格,因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往往与楼盘的价格挂钩;二是去菜市场逛,看看高档生鲜摊位多不多;三是看晚上的亮灯情况,亮灯多证明入住率高;四是看年龄、男女的比例,毕竟化妆品的消费主力群还是20-45岁左右的女性,正因为巧遇在选址前下足了功夫,所以巧遇的生意一直都不错。
提升便利性
因为社区店的核心竞争力除了产品和价格,还有便利性。在康缇店内,很少会有品牌专柜。取而代之的是面膜护理中心、彩妆中心、口腔护理中心、男士护理中心等品类专区。这是非常契合社区群体的消费习惯,
联合营销,合力共赢
近几年,电商崛起,似乎站在了实体店的对立面,很多经营者恨之入骨,但却束手无策。实际上社区店特殊的地理环境,贴近消费群体,可以实行实体和网络的社区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的盈利核心在于网络用以宣传产品,实体店用以体验产品。两者相辅相成,解决了实体店客流量不高,网络不能亲身体验的弊端。
目前国内的社区店还处在初级阶段,只是单向地一买一卖,缺乏双向性的互动与交流。未来的社区零售应该关注社交的价值,把门店培育成让人倍感温暖的载体,这正是提升消费者与店铺黏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