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当今市场,许多中小企业的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屡屡败下阵来,其原因莫过于中小企业缺乏品牌形象。而在这个品牌形象的背后,就是品牌文化。目前,日化市场,诸多企业所打的品牌文化都是借用外国的源泉,比如,来自于法国小镇的美丽故事。企业和品牌的文化背景,总是采取“拿来主义”,没有自己创新与实在的根基。
作为品牌商,或者渠道商品牌形象的建立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认知、认可。你的品牌属于消费者,必须与消费者积极交流。品牌与消费者交流,文化则是沟通的桥梁。你的品牌背后文化,又是如何?
人们常说,做品牌就是做文化。一个品牌能走多远,关键在于是否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而企业给品牌植入文化,并不是文案上下功夫,而是从企业掌舵者个人文化形象、产品文化形象到服务管理的形象。成功的企业在做产品的同时,认真做品牌和企业文化,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老板形象
潘石屹、马云是做好老板形象宣传的领袖级代表。个人形象成功塑造,同时对企业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于中小型日化企业,掌舵者的文化形象则尤为重要。记者在采访代理商时,谈及选择品牌的原因,诸多代理商反应是“企业老总值得信赖”、“企业老总的为人与我相搭调”、“我们比较谈得来”。
由于企业的规模小,受众容易怀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对经销商来说在选择合作伙伴,首要的是看重企业掌舵者的创业事迹、为人品性、实力战略、想法与计划。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口碑不错的企业老板,也足以让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兴趣与好感。
当然,塑造“老板形象”,不是靠吹嘘,而是通过具有公信力的平台美化之外,老板本身也是个可塑之材才行。
产品形象
企业认为很完美的包装就足以。但是被消费者认可,产生购买欲的产品形象,关键来源于文化。
如“王老吉”、“脑白金”、“碧生源”等产品,其产品形象更多地体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素,无论其更换什么样的有形包装形象,消费者总是基于确信自己的消费理由而购买。再比如,可口可乐,则带入更多的是“文艺青年、吃货、白富美、天然呆”等新元素。
因而企业在塑造产品形象时,重要的不在于外在包装,而在于塑造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理由基础上,打造好的卖点。
服务形象
在终端店内或企业办公室,你会常看到“规范服务”和“热情服务”的字眼,员工统一着装、规范礼貌用语、完善交易过程的对话等等。
但是,这些是日化内中小企业常用的举措,还有哪些你还没有想到?
实际上,成功的服务形象,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在服务的同时透出的文化,可以彰显企业品牌的本质与特色,与消费者亲近或者得到消费者认同,产品的交易就成功以一半。比如,麦当劳员工的快乐操、海底捞的宾至如归的服务。
做服务,我们主张随意的沟通取代“规范化”的做法,简单的细节占领消费者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