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药企进军日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国内知名药企纷纷抢入,展开角逐:强生、薇姿、葛兰素史克等国际药企在日化领域风生水起;国内药企也不甘示弱,仁和药业、康恩贝集团、三精集团、昆明圣火药业、敬修堂药业等也相继踏入日化的征程。
和众多日化企业相比,药企拥有不少优势,比如品牌知名度、资金技术等,但自药企进军日化行业开始,除了云南白药等几家药企外,其余药企都做得不温不火,为何药企一手好牌,却打成了“相公”?
药企进军日化之初,许多人对药企的日化前途报以厚望,主要是认为药企拥有品牌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整体实力强劲,几乎可堪称为一轮完美的跨界风暴。
1、品牌优势。多年积累起来的良好品牌形象,是药企进军日化市场的一张王牌。“药”优“妆”也优,这种消费观念能使药企迅速提升在日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树立起顾客的消费信心。2、资源优势。国内绝大部分药企,特别是一些老字号中药企业,进军化妆品市场有先天的资源优势。不少知名药企,本身就有自己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可以说是掌控了整个产业链,不像日化企业一样要承受原材料供应商的盘剥。3、技术优势。本身具备GMP标准的药企,在日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方面是小菜一碟。一方面不少药企拥有传统秘方,如云南白药的国家保密配方;另一方面药企在研发技术、生产工艺比较成熟。4、资金优势。很多药企已经在市场上经营很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实力。相比那些白手起家刚成长起来的日化企业,药企在资金实力明显要充裕得多。
药企的这些优势,是日化企业望尘莫及的。
不过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药企虽然有一手好牌:一张鬼(品牌优势),四个2(资源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出品优势),可惜却打成了“相公”——那些个在医药行业响当当的领军品牌,在日化江湖的表现远远低于预期。虽然如今还在日化江湖里拼杀,但气场已不如之前的气势如虹。最惨的如仁和药业的“闪亮牙洁素”,当年昂首挺胸豪情万丈进军口腔护理用品领域,结果没几个回合,就灰头土脸败的打道回府。
在这个产品同质化、屡屡爆出品质问题的今天,药企的高品质本是差异化营销的一个亮点,可惜药企甘愿自降身价,跟一般日化企业为伍。例如某××堂药企推出的包括美白、补水、抗皱、祛痘等系列化妆品,产品线与其他日化企业没有太大区别。就如一个王子整日混迹于平民之中,日子久了,谁还认得你是个王子?
药企在日化产品的宣传推广上也值得商榷。虽然是药企不差钱,但在日化产品的宣传推广上,药企却显得有点小气。在日化行业,广告传播是这一行业的必由之路,虽然有广告不一定有效果,但没广告肯定没效果。云南白药为什么能迅速打开日化市场的大门树立起自己的江湖地位?就因为它的广告做得好——为了迅速传播“云南白药牙膏=口腔问题专家”的这个定位,白药集团一上来就选择了央视招标时段,用最具有权威和覆盖最广泛的央视来放大云南白药牙膏的概念,迅速确立其在牙膏市场的地位。反观其他药企进军日化行业后,还是延续了医药行业的推广思维,低调,用品质说话,很少在媒体上为它的日化产品摇旗呐喊。要知道,日化行业可替代的产品实在太多了,你一低调,消费者很快就成了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少药企进军日化市场之所路途坎坷,根源还在于没有组建一支适应日化市场的营销队伍、渠道和策略。面对日化产品的销售,很多药企的现有资源等于空白。当初推出“闪亮牙洁素”的仁和药业,虽然掌握了全国1200多个县的营销网络,但这个网络对于“闪亮牙洁素”来说,却无法为其冲锋陷阵直接派上用场。
从不少药企的日化征途来看,原本认为是优势的各条战线都存在问题,打法也未见有任何新意。只是可惜了这手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