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陈列的初衷及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顾客在不经意间购买计划外商品。所以,对销售终端而言,商品陈列成为了一个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提升销售额的重要手段。很多超市店长都明白陈列的重要性,也有很多人具有相当的实践操作经验,但是如何让商品陈列“开口说话”,成为店里的最好促销人呢?
陈列氛围主要涵盖两方面:正常商品的陈列、促销商品的陈列(特殊陈列)。
正常陈列氛围:讲究简单而不简约
陈列要“简单”,不要让顾客在购物时感到累——选择累、拿取累、咨询累、走动累。比如说顾客想买美白的产品,结果到店一看,陈列原则是按照品牌陈列的,一个品牌的美白、保湿、祛斑甚至更多,都陈列在一个货架上,顾客要先确认购买哪个品牌,然后找到陈列位置,最后再到众多规格的去找需要的美白产品,这多累啊!我们为什么不按功能属性陈列呢,美白一个区,补水一个区,不分品牌的摆在一起,这样顾客就会觉得方便多了。
陈列要“简单”,那是说陈列要按照逻辑,而“不简约”则是更高层次的升华,同一个陈列地点,尽可能地让顾客多停留、多观望、多购买。比如说我们讲的关联性陈列——面包区域放上奶酪、果酱;主题陈列——宝宝屋、个人护理中心、天下粮仓;布置漂亮的特殊陈列等。
陈列“不简约”也可以理解为陈列的生动化。生动化活动是通过对关注购买场合和消费场合的POP(购买点)特定战略及渠道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来完成的。
陈列要点
1.店内金三角——定位原则。它们在沿着三个要点的路径上。
a.入口;b.收银台;d.店内被最频繁购买的商品周围。
2.顾客喜欢一个畅通的“购物通道”。
如果顾客是初次(或者你调整陈列后他初次走到这个区域)到这个区域,之前他是不知道这个通道通向何方的,当他走过来才发现这里根本就走不通,或者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绕出去(这种情况是有的),也就是我们卖场人为设置了很多这样的独立区域,第一次他可能不会说什么,第二次、第三次再来时还是这样,结果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他会感到太“累”,以至于他不会有心情再呆在这个地方了,更甚至于他不会有心思再“欣赏”这个区域的商品了。
启示:通道要直、要通。留住你顾客的不是我们想当然设置的动线,而是我们更多地站在顾客角度出发去考虑的因素。
3.大的陈列产生大的销量。(根据数据显示如下图):
得出结论一:地堆越大,销售越好;结论二:大陈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