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早期大S甜蜜牵手汪小菲、还是最近占据各大娱乐媒体头条跳水皇后郭晶晶和霍启刚的婚讯,女星嫁豪门一直是娱乐圈里让大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事实上,嫁豪门并非娱乐圈的专属,中国日化行业“外嫁豪门”之剧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就从未停止上演,笔者不禁想弱弱地问一句,本土日化品牌的“豪门梦”,何时能醒?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宝洁、联合利华、汉高等国际日化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就掀起了对我国本土日化品牌的收购“潮流”。
1994年,拥有浪奇、高富力等知名民族日化品牌的广州浪奇“投怀送抱”宝洁集团
2003年,当时中国三大护肤品牌之一小护士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之一“欧莱雅集团”收购的第一个本土日化品牌,2004年,羽西随之沦陷。
2008年,在国内低端消费市场一度占据主导优势的市大宝“易主”强生。
2010年12月6日,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集团以“现金+股权”的方式、估值约为4亿美元收购丁家宜。
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一度风光无限的本土日化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均遇到后续增长乏力的瓶颈,纷纷抓住合资并购这条救命的稻草,谁知“外嫁”过后或遭遇“冷藏”、或沦为“受气的小媳妇”,无可奈何花落去!看着一个个昔日的著名本土日化品牌被打入“冷宫”,国人无不扼腕叹息。
“外嫁”真是宿命?
“感觉中国的日化品牌稍微做好一点就被卖掉了,反正没有实力对抗国际品牌就索性从了呗!”,有日化人士向笔者笑称,很多品牌都是想做强了好吸引买主。如果中国本土品牌外嫁仅仅是一场“郎有情”、“妾有意”的商业行为,中国民族日化品牌是否真的就永远逃不脱“外嫁”宿命呢?
宿命之说无非是不求进取之人的借口,对企业、对行业同样适用!笔者认为,对于仍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日化市场,市场浮躁和走弯路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沉下心来、回归本真的勇气和“卧薪尝胆”的坚韧。
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做品牌亦如此,踏踏实实做好基本功,潜心修炼,逐步做强、做实、做大才是中国本土日化“民族品牌”的惟一选择,也只有遵循这一点,中国民族日化品牌才能打破被“围剿”、“收购”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