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洗护品牌的化繁为简思维

儿童洗护用品虽然目前有洗发露、沐浴露、护肤霜、护肤油、营养蜜、爽身粉、花露水、牙膏、洗手液、儿童香皂等近二十种产品,但其实主要还是两大块:清洁和基础护理。与成人洗护用品相比之下,品类非常简单,如此看来,儿童洗护品牌运作起来岂不是很简单?事实刚好相反,看似琳琅满目实则一家独大的局面,便是佐证。乔布斯曾说过,“这一直是我的一个秘诀:专注和简洁。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付出巨大艰辛,化繁为简”。在儿童洗护用品市场,或许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化繁为简”的思维。

国内市场现状:品牌众多难敌强生

国内儿童洗护用品市场虽然还谈不上饱和,不过细数之下,各大品牌也不在少数。走进婴童用品市场,这种感觉则会更加强烈和直观。但真正叫座又叫好的国内品牌却屈指可数。即使郁美净、青蛙王子、皮皮狗、六神、宝宝金水等国内品牌联合起来,也难敌一个强生,何况还有贝亲、喜多等外资品牌的不断发力,目前国内儿童洗护市场的竞争已经日趋激烈和残酷。这种竞争格局,在一、二线城市尤其明显。但就算是在三四线市场,国内品牌的表现也并不是非常抢眼。总之,竞争格局非常明朗:国内众品牌难敌一个强生。

强生到底有多强?没错,它是世界五百强。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日化企业还有没哪家企业进入这一排名。它的产品遍布全世界。就算是整个中国日化界,能望其项背者,恐怕也难寻一二家。劲敌当前,群雄四起,儿童洗护市场,已经不再安宁。

国内企业:掌握本土作战的优势

中国市场日益成为最受全球瞩目的大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任何行业要想发展都绕不过中国市场。对国内品牌来说,在与外资企业的过招中,实际上是占据“本土作战”的有利位置,对儿童洗护品牌来说,也是如此。现在一谈与外企的交锋,本土企业似乎根本就毫无还手之力,在某些细分领域,好不容易积存点实力的,最多也不过是打个平手,更多的是节节败退。缘何本土作战,却不能占领有利地形主动出击呢?

《孙子兵法》有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意识是说,大凡两军交战,先到达战地待敌的一方精力充沛、主动安逸;而后到达战地匆忙投入战斗的一方则被动劳累。本土作战的优势,就相当于“先处战地而待敌者”,具体到儿童洗护市场,本土品牌对本国风土人情更了解,对国内市场情况更熟悉,对消费者心理把握更准确,在与外来品牌交战之时,理应掌握主动权,抢占市场。这些优势为何没有发挥作用呢?

对手强是事实,但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战争也不在少数。所谓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两军交战,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实力较弱者往往胜在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在占据本土作战的优势有利条件下,如何攻其不备呢?本土儿童洗护与外资大牌交战之时,怎么击中对方的软肋呢?

以简洁思维专注产品开发

我们说简洁和专注,在御敌思维上,首先就需要简洁明了。通俗地讲,这个简洁的思维就是“找对手的弱点”。或许有人质疑,强生有弱点么?是人就有弱点,品牌也是如此。强生有什么弱点?简单直观一点的,可以从网上一些亲子论坛里找到海量的强生负面评论,在百度贴吧“强生好吗?”的主贴里,《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就留意到一半以上的跟帖者表示强生一般,有部分人甚至表示小孩用了会过敏,有些网友直接推荐国内品牌,认为国内一些品牌效果更好。除了一些民间评论之外,强生的“召回”风波,贿赂中国官员等负面新闻,可见强生也不是完美的,弱点不仅有,而且不止一点。可以说,它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中国特色”。这要联系到现在的消费者心理来分析。对强生的产品,消费者的意识是大牌子,高科技,值得信赖,但随着消费理念的成熟,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理已经逐渐淡化,更加看重口碑和性价比。所谓中国特色,是因为强生并没有针对中国或者亚洲儿童肌肤的独特性,就这一点,就给了很多本土企业很大的生机。虽然这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但说白了可能更是一个营销策略的问题。如日本的贝亲品牌,就推出部分“专为中国儿童设计”的产品,与强生在一二线城市一争高下。而我们本土企业,在这一点上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为何不将优势发挥到极致呢?

在对待产品的态度上,“专注”才是最奏效最能出成绩的方法。我们回到产品本身来分析,如上文所言,中国特色不但是个赢敌的营销策略,更是提神产品力的有效手段。儿童产品最怕的就是过敏,所以原材料上第一是天然纯净无刺激。与成人洗护用品大吹植物本草风不同,“牛奶”是各家儿童洗护产品里最常见的成分。但在民间,孩子长湿疹或者皮肤过敏的时候,早就有用金银花或绿茶泡水洗澡的方法,如果孩子的洗护用品中加入这些成分,再在技术上予以保证,营销宣传上做好文章,市场前景是不是会很可观呢?据《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观察,目前本土品牌在这一点上已经有动作,如宝宝金水、小浣熊贝贝亲等都就推出“金银花洗发沐浴露”,“金银花野菊花沐浴露”等产品,在市场上的反响也都不错,如果能在营销宣传上突出特色和亮点,将会大有可为。

儿童世界是最纯净的世界,在儿童洗护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上,“化繁为简”思维和专注产品的态度,在树立品牌影响力与外资品牌的竞争中,或许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