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光棍节”已经过去快半个月了。回忆起那天的经历,网友小张用“刺激”来形容:“就像打仗一样,眼要快、手要快、反应更要快。那天我在网上一共拍了1000多块钱的化妆品。我决定三个月都不再买了。”
“世纪光棍节”让网店店主们喜上眉梢。尽管相比较服装、家居等行业的“高温”,化妆品网络市场略显“温吞”,但是与平时相比,业绩也是大幅度提升。然而,“光棍节”毕竟每年只有一次,后“脱光”时代的网络经销商又将何去何从?
去年11月18号开业的郑州某化妆品网店,已经经历了两次“光棍节”的洗礼。“每年光棍节都很累,不过累得值得,那一天的销售额都快赶上店里半年的了。”店主王先生说:“不过今年有些变化。今年淘宝的广告虽然做得很大,但店里的销售情况却不如去年。顾客购买商品时不像去年那样冲动,什么便宜拍什么。今年他们挑得很细,而且问了很多关于产品的问题。”
“顾客被惯得越来越‘刁’了,今年光棍节的生意明显没有去年好做。优惠活动已经慢慢不能吸引他们了,什么都是图个新鲜,明年的光棍节估计就更难做了。”
其实让王先生担心的不仅是明年的光棍节是否还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还有节日过后,他们该怎么办?在消费者的疯抢之后,留给电商们更多的是“落寞”。
“光棍节之后的生意简直没法做了。一个礼拜只卖出去3件商品。在这之前,我们店单天也不止卖这个数啊。”为了赶“世纪光棍节”热潮,郑州某化妆品专营店张老板将店铺“搬”到了网上,“幸好还有实体店,要不光压这么多货,我就要喝西北风了。”
张老板的网店不是个例。记者在淘宝网看到,很多网店,包括一些品牌的官方店,11号之后的两周销量几乎都呈现垂直下降态势。一些商家虽然继光棍节之后推出了多款特价商品,促销力度堪比节日当天,但反响并不好。
业内人士分析,相比较衣帽、服装等商品,化妆品有一定的使用时间限制,不宜过久储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具有时间间隔性。而且一般情况下,人在做出冲动行为后,会经历一个自我反省的阶段。节后进入销售低谷很正常。
“光棍节”的火爆场面已经引起线下经销商们的警觉。相信明年,他们肯定不会再放任电商们“独舞”。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此外,节日促销的风光背后还隐藏着众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慢慢凸现出来。王先生表示,他在节后1周内接到的投诉是平时的3倍,大部分都是关于物流的,物流慢,东西破损……还有一些无德商家,表面打着促销旗号,实则是招揽人气,产品以次充好,允诺的优惠条件迟迟不肯兑现等。而这一切都无疑给兴奋的消费者泼了一盆冷水。
光棍节的“脱光”活动给网商们带来了丰厚的既得利益。那么在后“脱光”时代,网商们又将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
专家认为,目前网购的主力军是80、90后,他们购物有一定的局限性。据了解,70甚至一些60后网络消费群体近年来异军突起。相比较80、90后,他们更理性,促销活动对他们的影响较小。网商们应该摆正心态,节日促销确实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前提是商家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物质准备。“对于大部分网商来说,不要被眼前利益蒙蔽了双眼,要根据消费者实行差异化销售,避免消费行为间隔性同时出现,做到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