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企业杀进牙膏市场第一阵营

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牙膏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牙膏市场的前五位为佳洁士、高露洁、中华、黑人和云南白药。其中,云南白药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五,与第四名的市场份额比较接近。预计今年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额有望超过10亿。

日化行业外资与本土之间的份额争夺向来是关注的焦点。目前的牙膏市场也是明显的外资强本土弱,一直以来高露洁、佳洁士、黑人等外资品牌就占了七成以上市场份额,而云南白药、冷酸灵、黑妹、蓝天六必治、田七等本土品牌只拥有三成左右江山。

《2007~2008年中国牙膏市场专题研究报告》预计,到2010年中国牙膏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81亿元。在庞大的市场容量面前,各大牙膏企业都继续抢占和争夺中高低各类市场,同时形成了日化行业中又一个典型的“外强内弱”的市场。根据2010年上半年的相关数据,宝洁旗下的佳洁士市场份额在20%以上,高露洁和黑人都在15%以上,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依然较大。

日化行业专家指出,在牙膏领域,从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各自占有的市场份额可以明显看到,目前外资牙膏品牌比本土品牌的竞争力要强。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本土品牌在中草药牙膏和功效性牙膏等细分市场的突破,这种外资品牌占有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竞争格局有望得到改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牙膏市场的前几位是佳洁士、高露洁、中华和黑人,而云南白药现在排名第五,意味着,国产牙膏品牌有首次打入被外资长期据守的中国牙膏市场第一阵营的行列。云南白药集团健康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周九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达到10个亿,虽然目前在全国市场的份额排行第五,但与第四名的份额相当接近。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表示:“据我们业内拿到的数据,目前前四位外资品牌的销量都有下滑。2010年上半年,佳洁士的销售额市场份额大致在20%以上、高露洁和黑人都在15%以上,他们的市场份额依然较大,而云南白药牙膏与中华牙膏在大卖场的市场份额越来越接近,大概在9%~10%。”周九平表示,云南白药目前的市场表现仍未能改变外资垄断的格局,但对于整个牙膏行业的结构产生了影响,今年将进入第一阵营。

相关链接

牙膏市场外资与本土的对决

第一阶段(1949~1982年)

上海中华牙膏和天津蓝天牙膏两个国产品牌分享了中国牙膏市场,并有“南有中华,北有蓝天”之说。

第二阶段(1983~1991年)

国内品牌如雨后春笋,两面针、冷酸灵、黑妹、芳草、草珊瑚、小白兔、黄芩等众多新品牌涌现,它们各执一域,逐渐形成竞争割据之势。

第三阶段(1992~1995年)

洋品牌抢滩中国市场。1992年,世界最大的牙膏品牌高露洁进入中国市场;1995年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用品公司宝洁公司的佳洁士进入中国。短时间内利用强大的营销攻势抢占了中国的高端市场。

第四阶段(1996~2002年)

洋品牌洗牌中国市场。外资品牌完全改变了中国牙膏市场格局:一方面通过收购国产品牌来取得市场份额和渠道,如联合利华从上海牙膏厂取得了“中华”和“美加净”的品牌经营权;另一方面通过营销及价格调整,让大众接受自己。随后几年,国内牙膏10强品牌中外资品牌从两席增至四席,而蓝天六必治、芳草、小白兔等昔日国产名牌整体陷入颓势。

第五阶段(2003年至今)

中国牙膏品牌重新整合寻求突破。田七、纳爱斯、立白、云南白药膏等新生品牌,他们避开与外国品牌的正面交锋,力保占领“口腔护理”和“中草药护理”等细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