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店竞争白热化“九阳真经”破解发展瓶颈

许多厂家都在调侃,品牌厂家就像保姆一样,把本不该属于品牌厂家的活,都揽下来做完了。因此,宣扬自己能够做到“保姆式营销”的品牌企业,也成为化妆品新浪潮下的又一大特点。

反过来,越来越多的日化专营店希望得到厂家的“保姆式”服务,成为真正等政策、要服务的坐商。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化妆品专营店自身的发展。本土化妆品店将如何发展,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逐一剖析。

宏观:竞争加剧是行业发展大势

贵州素肌堂总经理刘小静就十分反对专营店等政策、要服务的做法,她说,专营店是靠消费者客户生存发展的,自己店面的客人只有自己最熟悉,因此把开拓店面客人的希望寄托在厂家身上,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贵州素肌堂是一个处于贵阳市的小型日化连锁店,目前只有不到10家店面,但是市场上普遍反映,该连锁店发展速度十分快,其单店盈利能力十分强。9月15日,“中国化妆品行业榜样高峰论坛”上,刘小静被作为论坛嘉宾邀请在主席台上讲话,当她说到自己一个月租金1000多元的店面,月销售额达到6万多元时,台下1000多名专营店主都为之惊叹,急问其经营秘诀。

刘小静道出了自己的经营秘诀。她说,在专营店普遍面对同一条街道有四五家店面和淡季压力的情况下,需要专营店主对客户要有发自内心的责任心,与此同时要尽可能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邀请客户试用产品,以此吸引顾客,而在产品销售出去之后,还要经常做售后的服务工作,以此养好顾客等。

刘小静的做法正应验了某著名企业家的一句话,“每当我们的企业没有方向的时候,我们就停下来完善自己的产品和提升自己的服务。”因此对本土化妆品店而言,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市场怎样变化,终究要回到“以客为尊”的原始出发点。这是由客观的市场发展趋势而决定的,那么化妆品专营店的客观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日化业资深专家吴志刚将其总结为如下九大发展趋势:第一,连锁化是第一大趋势,单店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有限,只有连锁才能有更好的市场定价权;第二,垄断化,像屈臣氏这样的零售连锁大鳄,逐渐垄断市场的销售;第三,资本化,比如像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投资的新兴化妆品店连锁歌诗玛;第四,精细化,例如专营某类产品的化妆品店;第五,区域化,比如金甲虫连锁店就是区域为王的店面,在当地不大的一个地区聚集了几十家店面;第六,白热化,比如现在很多街道,每条街道都扎堆有四五家店面;第七,时尚化,现在店面的形象和内部布置都日益凸显时尚化潮流;第八,大型化,未来只有大型和规模化才有竞争力;第九,复合化,不少店面左边是卖化妆品,右边则是卖女士相关用品,这种复合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微观:九字秘诀破解化妆品店发展瓶颈

在目前的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下,本土化妆品店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无论是资深日化专家,还是化妆品店行销达人,他们均不约而同地提出“回到顾客”,“一切以顾客为中心”的观点。

既然化妆品店要回到顾客,那么化妆品店的顾客又分为哪几类呢?吴志刚认为,主要分为“游客、看客、顾客、贵客、熟客”五大类。

游客就是路过门店的过路客,看客就是只看不买的客人,顾客就是偶尔来光顾一下的客人,贵客就是一次性购买很多产品的客人,熟客就是经常光顾门店的客人。

对于如何才能做好化妆品专营店,刘小静给出了以服务为中心的秘诀,而吴志刚还专门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药方。

吴志刚的药方只有九个字,他自己幽默地将其称为“九阳真经”,其“九阳真经”秘诀为“开、理、待;访、邀、锁;带、聚、养”。

所谓“开”,就是积极开拓客源,不能一天到晚只知道坐在门店等客人上门;所谓“理”,就是要善于整理客户资料,客户资料就相当于是门店的存折,不整理自己的客户资料就相当于抛弃了自己的银行存折;所谓“待”,就是强调门店的待客之道,进门就是客,无论客人是否买东西,都应该和平友善,而资生堂能够成为百年品牌,其最大的成功秘诀就是资生堂有着非常好的待客之道。

所谓“访”,就是要经常追访客户的需求,或者问候客户对产品的使用感受,做好更多的售后服务工作;所谓“邀”,就是要经常主动邀请客户上门光顾,或者门店搞一些生活沙龙之类的活动,邀请客户参加;所谓“锁”,就是要锁定一群优质的客户。

所谓“带”,就是让客户成为自己门店的最好的导购员,让客户带客户来消费;所谓“聚”,就是要多搞行销活动,吸引客户上门,聚集客户上门;所谓“养”,就是要带领客户一起成长,有的客户今天来门店买东西只有18岁,她的消费能力有限,但是几年以后她年龄和经济能力都成长了,就不一样了,因此要“养”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