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达芬奇密码》全球同步上演,很多人在观看了这部影片后都说影片结构复杂难懂,解密过程弄的人头大。而最近“达芬奇”又抛出了一个复杂难懂的问题,不过还好,这个“达芬奇”是个冒牌货,无论它如何故弄玄虚、百般抵赖,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假的永远也变不成真的。不过一个随之而来的疑问却越来越让消费者们寝食难安:一个‘达芬奇’被抓出来了,但那些隐藏着的“达芬奇”又有多少呢?
最近就有些消费者反映,他们在日化店里发现了不少“达芬奇”版本的日化产品,一位郭姓女士反映,她本想购买 “巴黎欧莱雅”化妆品,在一家化妆品店看到“法国欧莱雅”出品的“泊采”化妆品促销,因让利较大就买了一套,但经朋友介绍,她发现这两个品牌根本不一样,她买的这套“法国欧莱雅”出品的化妆品为4件装,里面包括洗面奶、保湿霜、柔肤水和眼霜,总价为321元,在化妆品内外包装上都写有“欧莱雅”字样,在外包装盒背面写有 “法国欧莱雅(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授权”。而懂行的朋友告诉她,“巴黎欧莱雅”才是正宗的洋品牌,她买回的是假洋牌。郭女士拨打“巴黎欧莱雅”800热线咨询得知,“巴黎欧莱雅”旗下的女士化妆品只有4个系列,根本没有叫做泊采的。
针对国产化妆品冒充洋品牌的现状,国家相关部门表示,进口化妆品应标明相关的卫生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执行标准及经销商代理商名称、地址,同时还要有卫生部的“卫妆进字”或“卫妆进备字”文号,更重要的是进口化妆品经相关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会贴上检验检疫CIQ标志的标签,所以选洋化妆品一定要先看“CIQ”。
而网络上也有人晒出了自己的经验。
区别恶意欺骗的假洋品牌与真正国际品牌,并不需要复杂的调查,访问品牌网站就能直接得到答案。这是因为,假洋品牌出现本身就表明,其对品牌的建设,运营缺乏“兴趣”。它想要的是“借势”赚钱,而不是“百年老店”。
因此,标榜意大利、法国血统的假洋品牌,往往为节省成本不会下多大力气塑造品牌文化,在其官网上,这会直接得到体现,比如,网站上或许会有英文版,但意大利文等语种就不一定会有,因为小语种版本的网站需要更大的投入。
即便是号称英语国家的假洋品牌,其网站对品牌历史的描述也会很苍白,品牌介绍偏向说明文,英语单词简单并简短,缺乏层次感,更谈不上历史底蕴。因为,要做到像国际大牌的水准,需要更大的成本维护,以及充实的品牌历史。这些都是希望恶意欺骗销售的假洋品牌不愿意做,且没能力做的事情。
至于那些称没有官网的品牌,则完全没必要再理会,因为即便它是真的国际品牌,网络时代连网站都没能力做的品牌是不可能带给你“国际”体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