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紫外线越来越强,美容圈儿的话题主旋律就唱到了防晒上。
可宝宝们你们知道吗,在没有防晒护肤产品的年月里,防晒可是贵族们最重视的头等大事。

“防晒”开山鼻祖,面具
伊丽莎白时期,一款比爱马仕包包还红的面具风靡一时!
“防晒”用品的开山鼻祖就这样问世了!
皮肤越白身份越高贵!
那时的女性较着劲儿的比“白”,为了阻隔阳光,他们戴上了由黑丝绒制成的防晒面具。这款面具除了样子有点儿丑,还让爱聊天八卦的女人们闭上了嘴!
仔细看,在面具嘴部开口的位置有一颗丝线贯穿的珠子,想要面具不掉,佩戴面具时就要用嘴巴含着这颗珠子来固定,真真儿是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啊!
说来也是有趣,正因为女人口含珠子无法说话,带着防晒面具的女人们反倒让男人们更觉得充满了神秘的魅力感......
第一批防晒产品只能缓解晒伤红肿
时过境迁,虽然女人们纷纷“摘”掉了防晒面具,但是太阳光对于女性皮肤的伤害却一直困扰着她们,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应产品的问世,然而第一批针对日晒的产品主要是为了缓解晒伤所带来的红肿,以及让皮肤在接触阳光后降低晒后伤害。并没有从根本上隔绝紫外线,治标不治本。

1911年(左)和1915年(右)关于日晒前后肌肤使用产品的广告图

1928年,Dorothy Gray生产出了第一款含有化学成分的防晒产品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人在太平洋热带地区参战期间饱受日晒困扰,当时他们使用了一种红色凡士林来防止皮肤晒伤,由于这种凡士林的质地粘腻难以清洗,虽然防晒效果显著但并没有被普及使用。

战后,药剂师Ben jamin Green为Coppertone品牌研发出以红色凡士林为成分的物理防晒霜,堪称第一支被广泛使用的防晒霜。
SPF诞生!

这时候,美国护肤品牌倩碧提出了Sun Protection Factor(防晒指数)这个概念,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悉的SPF值,用以计算防晒产品能在多长时间内保持皮肤不被紫外线晒伤,数值愈高表示防晒能力愈强。从这一刻开始,与阳光的斗争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这个里程碑式概念也一直沿用至今...

阳光中的紫外线按照波长分为UVA和UVB两种,UVA的穿透力更强,说白了,越晒越老你就得怪UVA,UVB直接影响表皮层,晒红、晒脱皮就是UVB在作怪!
那么,防晒产品上那些看不懂的数值和“+”号分别代表了什么呢?首先,PA代表了产品对于UVA的防护力,SPF代表了UVB的防护力。两者相加乘,才是防晒霜真正抵御阳光的能力。
敲黑板
划重点
防晒老司机带你少走弯路
无论是防晒霜的拔草亦或是防晒霜的日常使用,这里面的坑可真的是多,作为老司机的芭姐这就来给你萌说道说道~
1不看指数看实效
其实呢,防晒霜并不是指数越高越好,这一点千万别被坑了!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防晒霜的质地来选择防晒霜才是正解。
比如去海边,可以选用SPF30以上的产品以及兼具了防水效果的防晒霜,再加上唇部防晒,360度无死角的防护~而如果是办公室白领,则可以选择SPF15~20的产品,室内光线妥妥被隔离~
2防晒霜粘腻不好卸?
虽然防晒霜的出现才短短几十年,但也别小看了现在的护肤科技,防晒霜的清洗已经相当简易,普通卸妆水就可以清理干净,如果出现粘腻出白泥的情况,你要检讨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前序护肤步骤太多了?好久没做皮脂清理了?别都怪在防晒的头上~
3防晒油、乳、粉末怎么选?
如今的防晒形式还真多,不同质地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别慌,以用途来区分就很好做出选择!
油质的防晒产品:容易在皮肤表面推开延展,适合大面积的涂抹,body防晒就选它!
乳液产品:轻薄,适合用在面部和颈部肌肤娇嫩的区域。
粉末、喷雾这种形式的产品:适合扫除死角,那些双手掰断了都擦不到的地方对准了喷,准能一招搞定!
4防晒霜用量多少够?
防晒霜的用量没有硬性规定,把需要防护的皮肤均匀覆盖就可以,脸大的多用点儿,小脸少用点儿,不用精确到以“滴”为单位,日常润肤乳的用量就是你防晒的用量。
防晒霜随用随买,不用囤货,防晒霜开瓶以后当季用不掉的就割肉扔了吧,如果你发现涂抹的防晒霜无效或者让你皮肤过敏,有可能你是用了去年的开瓶存货惹的祸!
5防晒叠加更有效?
有些小心翼翼地妹子出门前涂了防晒又涂带有防晒效果的妆前乳和粉底液,防晒隔离什么的一层又一层!别以为这样叠加效果会更好,其实防晒功能的产品使用一种就足矣,涂了防晒妆前乳再上妆,或者护肤后直接涂抹具有防晒效果的粉底液都是可以的,护肤无绝对,别把自己的脸当实验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