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间,皮秒激光,被各类媒体和网络炒得万分火爆,被誉为“祛斑的神器”,引来众多爱美者追捧。实际上,皮秒激光也只是应用于皮肤科的最新激光器械之一,具有皮秒级(≤10ps)的超短脉宽,于2012年通过美国FDA认证被应用于皮肤美容治疗。
脉宽,即脉冲宽度,也就是激光作用的时间。脉冲激光器通过“调Q装置”等,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最大激光能量作用于靶目标。打个比喻可能比较好理解,如子弹通过枪械射出,会使人受伤甚至毙命,而用手将子弹慢慢放于身体,甚至不会感到疼痛。在皮秒激光问世以前,色素性疾病的治疗仪器主要是调Q激光器,其脉宽是纳秒级,而皮秒激光的脉宽比调Q激光缩短1000倍,因此其能力密度更高,对于色基更有靶向性。
制作任何治疗设备,都期望其对靶组织有非常准确的作用,而不损伤或极小损伤周围正常组织。调Q激光色素增加性疾病是利用激光对组织的选择性光热作用,而皮秒激光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光机械作用。前者类似于定向爆破,已足够精准但仍不可避免会伤及无辜。
而皮秒激光作用于靶细胞时,是对靶基产生定向冲击的“机械波”,该波瞬间产生的高能量可使细胞气化,对目标打击精准,却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大大降低;细胞中的色素颗粒被完全震碎为粉尘状态,能更好地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和代谢,或者可以改变部分色素颗粒的物理性质,使其不显色。同时,由于损伤小,炎症反应轻,刺激黑素再生的风险也明显下降。
当前皮秒激光含有532 nm、755 nm、1064 nm三种作用波长。在皮肤科主要用于色素性疾病(如文身、太田痣、黄褐斑、咖啡斑、雀斑等)、痤疮瘢痕、光老化等治疗。相对于过去纳秒激光,皮秒激光的光能量机械作用疗效更显著,停工期更短,不良反应更少。有专家指出,皮秒激光将在短脉冲激光治疗史上开创一个新纪元。
虽皮秒激光刚刚用于临床不久,鉴于纳秒激光的应用经验,对其治疗作用不容置疑;但色素增加性疾病的种类繁多,每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原因与机理不近相同,因此所采用的治疗方式和方法也应不同;况且人是最复杂的生物体,盲目使用或滥用于治疗不免会招致令人不悦的结果,过分吹捧或过高地期望其效果或许不尽惬意。使用激光器如同使用照相机,专业人士与未经训练者所出的作品差异甚大。因此,使用者和接受者还须慎重。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