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了解什么是化妆品基质?
基质是构成化妆品剂型的主体成分,主导化妆品的性质和功能。简单来说,它也是化妆品中含量最高的,这类成分通常是在全成分列表中排在最前面的成分。
那么,化妆品中常见基质都有那些?
化妆品基质主要包括:油性原料,例如动、植物油、矿物油、半合成油、合成油。表面活性剂,例如,阴离子、阳离子、两性、非离子。此外还有溶剂;粉质;高分子聚合物等。
从作用上看,油性原料主要为润肤剂,起到护肤、滋润、保湿等作用;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洗涤、润湿、分散、增溶、发泡、抗静电等作用;溶剂为溶解其他成分的作用;粉质起到磨砂剂、填充剂、着色剂等作用;高分子聚合物则具有黏度增加剂、悬浮剂、成膜剂、黏合剂及头发调理剂等作用。
综合以上,我们知道,化妆品中添加这些护肤成分所涉及的成分化学性质多种多样,他们通过各自不同的原理发挥作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皮肤更滋润、减少皱纹、更白皙、紧致、光滑等,达到健康和美丽。
其次,我们再来认识常用的皮肤护理成分都有哪些?
较为人所熟知的包括硅油、凡士林、矿油、矿脂、甘油等。
此外还有维生素类——
水杨酸:去除角质、抑制青春痘、淡化色斑、缩小毛孔、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作用。
神经酰胺:很好的保湿、维护皮肤屏障和延缓皮肤老化的作用。
酒精:能瞬间收缩毛孔有清凉感。
超氧化物歧化酶:俗称SOD,有效缓解因外界环境不利因素(日晒、辐射、废气等)带来的肌肤问题。
国家对化妆品中的禁用和限用成分,以及化妆品上市前要经过哪些安全性测试都有严格的规定,化妆品制造商必须符合这些规定。因此,通常情况下,这些成分对大多数人是安全的。
清洁剂成分
什么是清洁剂?它是通过润湿皮肤表面,乳化或溶解体表的油脂,使体表的灰土悬浮于其中以达到清洁作用的物质。主要用于洁面乳、洗发液、沐浴露等洗涤类化妆品中。理想的清洁剂要求泡沫丰富,脱脂力适中,刺激性低。
最关键的是,洁肤化妆品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清洁剂。这和清洁剂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良好的清洁剂可以维持皮肤和毛发的健康;良好的清洁剂需要具有优秀的清洁功效;良好的清洁剂具有一定的酸碱度,保证清洁彻底的同时维持皮肤和毛发的正常酸碱度。
酸碱度中和成分
化妆品中还有一种常见成分是酸碱度中和成分。
它的作用何在?皮肤和毛发正常状态下处于弱酸性,皮肤的pH酸碱值大概在5.5~7.0之间;头发是中性偏弱酸性。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为维持皮肤毛发正常的酸碱度,化妆品需要保持一定的酸碱度。但是,化妆品不一定要在皮肤的酸碱度范围内才行。一些偏碱性的产品能更好清洁,而一些偏酸性的产品能更好帮助皮肤更新。
其使用原则是化妆品不能过度破坏皮肤自身酸碱平衡。
常见酸碱度调节成分列举几种如下:
盐酸(HCL):一种常用的酸碱中和剂,能帮助中和过高的酸碱度(碱性),避免对我们的人体造成伤害。常被使用在洗护发产品、护肤品等产品中。
柠檬酸、柠檬酸钠;
磷酸二氢钠;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钠是另一种常用的酸碱中和剂,用来中和过低的酸碱度(酸性),让最终产品达到人体适用的酸碱度。通常用在护肤品和洗护发产品中。它能起到很好的中和稳定作用,不仅对人体没有伤害,而且还能避免人体受到过度酸性的危害。
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酸性:α-羟基酸及其盐类,在化妆品中使用最大限量6%,且化妆品pH不低于3.5(淋洗类发用产品除外);如用于非防晒类护肤化妆品,且含≥3%的α -羟基酸或标签上宣称α -羟基酸时,应注明“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
碱性:氢氧化钠/钾, 做pH调节剂时,化妆品pH不高于11。
酸、碱虽然同属腐蚀性的物质,但通过中和反应或缓冲作用发挥效力,宏观上是安全的。
防腐剂
买来的化妆品,只要打开封盖,如果不含抑菌的物质,它便很快被污染了。这是因为化妆品中的水分及多种营养物质,是细菌等微生物滋生的营养源,较容易滋生微生物。
过去法规规定化妆品的使用期不得少于3年。现在则适当放宽要求,即厂家根据产品规定限期使用日期。
这其中最大的功劳当属防腐剂。
防腐剂作用主要是抑制化妆品产品中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使产品免受微生物污染,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理想的防腐剂要求:无色、无臭;低浓度下起作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化妆品原料相容性好;在所有pH范围内均有活性;对人体和环境安全。
常用防腐剂有4-羟基苯甲酸及其盐类和酯类、DMDM乙内酰脲、苯氧乙醇和乙基己基甘油、对羟基苯乙酮和己二醇、MTI(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3:1,0.0015%)等。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有51种防腐剂可以用于化妆品。
香精
香精又称为调和香料,它是一种由人工调配出来的、含有数种乃至数十种香料的混合物,且具有某种香气或香型及一定的用途。
它的添加,一是为了增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愉悦体验,二是掩盖某些原料的不太好闻的气味。
大多数人对化妆品中的香精不会过敏和产生危害,但有少数人会有过敏现象。因此,很多化妆品都提醒用户,在使用前先在耳后试用(皮试),24或48小时后没有异常反应再继续使用。
着色剂
着色剂是能赋予化妆品色彩的原料,也叫色素。它是为了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和加强消费者的使用感受,化妆品中通常会加入一定量的着色剂。
哪些成分需要特别标出?
一些成分由于会对某些敏感的人群造成过敏或者刺激,所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标注“含某某成分”:如二苯酮-3,氟化铝,水杨酸等。
标注“防止儿童抓拿”或“3岁以下儿童勿用”:如硼酸, 氢氧化钙等。
标注“避免接触眼睛,如果产品不慎入眼, 应立即冲洗”,如过氧化氢等。
标注“仅供专业使用”,如过氧苯甲酰,草酸及其酯类和碱金属盐类等。
染发产品需要标注:“对某些个体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应按说明书预先进行皮肤测试;不可用于染眉毛和眼睫毛,如果不慎入眼,应立即冲洗;专业使用时,应戴合适手套”。
还有一些其他情况也需要标注,如:用于非防晒类护肤化妆品,且含≥3%的α -羟基酸或标签上宣称α -羟基酸时,应注明“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 。
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有157种着色剂是允许添加在化妆品当中的。《规范》还限定了各种着色剂使用的范围,包括各种化妆品、除眼部用化妆品之外的其它化妆品、专用于不与粘膜接触的化妆品、专用于仅和皮肤暂时接触的化妆品,并且每种着色剂还有限定的浓度。
最后,化妆品中可能同时含有天然成分和合成成分,常常会有一种偏见认为化学物质合成品是有害或是不好的,而“天然”就被视为是无害的。然而“天然”主要表示是天然来源,这一类别的成分并不简单代表没有人为的化学反应或者发酵过程。其实,合成产品按定义是人为处理过的,因此是能严格控制的,更少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医院科普、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