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白的裸露已经过时,若隐若现的妩媚,才令人销魂。在去年秋冬高级成衣的T台上,设计师重拾“缝隙之美”,那一条条魅人的缝早已俘获了潮人的芳心。2011春夏和秋冬的T台上,设计师为我们再次展示了这种性感新潮流,就是在时装上制造出宛如刀痕的一条“缝”。你优美蝴蝶骨、胸线、锁骨、长腿都能在“缝”中若隐若现,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时装更富于魅力呢?
大牌设计师重拾“缝隙之美”
旗袍或能算作将叉开得最美妙的一种服装,一条曼妙的细缝紧随着白皙紧实的玉腿飞流直下,摇曳身姿间,缝隙如浪花般波涛汹涌,时不时地露出被遮掩的地方,的确是撩人无比。但事实上最早的旗袍并无开叉,一生酷爱旗袍的张爱玲回忆道:“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到了1933年,在上海滩被誉为“活貂蝉”的电影女星顾兰君首开先河,在旗袍左襟处开叉,一刀下去还未觉过瘾,于是又一刀,连袖口也开了半尺长的大叉,露出一双葱白细手,似乎是叫当时被封禁已久的人们彻底看个够。
此后,开叉的习惯便一直保留了下来,但许多人执着于往下做功夫,例如在旗袍的裙摆处加上一圈滚边等,而上半身的开叉则成了可有可无的装饰。不单是最能演绎开叉美的旗袍,所有女性服装,只要一涉及上半身,不是沙文主义的禁欲,便是直接赤裸裸的裸露。缝隙的美,已被打入冷宫太久。但在这一季,部分设计师们开始不约而同地拾回了它。
Dsquared2用巧妙的斜式剪裁,乍泄了女性大腿根部的风光,并让模特露出紧实笔直的长腿,充满了罗马雕塑般的美感。而Hussein Chalayan最有趣,除了在裙摆上神来一刀的开叉外,更重演了上海滩旗袍几十年间趋势——“长了改短,短了加长”, 或而长及地面,连鞋子都看不到;或而短至大腿,叫人遐想连篇。而英国设计师Christopher Kane则更进一步,学了顾兰君当年那一招,从袖口开了个大叉,一直蔓延至腋下,这无疑会叫人津津有味地产生许多丰富联想,而他本人也坦白其出发点:“这源自于对不正经少女的幻想。”
将这缕乍泄春光回味再三
性感根植于我们自身的身体,但赤身裸体并不一定能让人感到性感,反而是无趣的。服装则为身体增添了神秘色彩。不过,遮掩与暴露之间的尺度都是个困难重重的问题,这之间必然有个十分微妙的规则。举个例子,在中世纪时,欧洲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是舞蹈,而其吸引人之处在于,尽可能高地把女士抱起来旋转。也就是说,要赢得舞技高手的美名,就要跳得让女士的裙子飞得比头顶还高,是不是显露女性隐蔽的妩媚。
如果说跳舞时不经意的暴露是原始的,那服装缝隙的出现,则可算作现代的、奥妙的性感规则——当然,它也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同样是“反复显露自己隐蔽的妩媚”,但时隐时现的缝隙更容易勾起人们心底偷窥的欲望,毫无疑问,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手段才最高超,叫人将这缕乍泄春光回味再三。
“在性感的规则里,主动是绝不可取的,对旁观者来说,想象胜过真实,局部胜过全景,隐蔽胜过公开。你只需给他们尝一点点甜头,重点是引人来掀开那一条缝。”时尚设计师苗苗如是说。
晚报美丽魔法学校学员菱子有一条“花瓣裙”,长至脚踝的粉色亚麻裙,在前后左右分别开了4道叉,菱子最喜欢穿这条裙和男友跳舞,“跳快三的时候,旋转起来感觉自己就是一朵绽放的花儿,很美妙”。
“厦门女孩在穿着上,仍是比较含蓄的,我在重庆时,一般夏天只穿吊带上衣,来了厦门,更喜欢这种含蓄之美。我有件很喜欢的白色旗袍,非常简洁的那种,正因为领口做成开叉很深的一条V领,性感度大大提升了。”重庆辣妹子暖暖深谙“缝”之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