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晒?晒出了过敏
3.太热情的阳光
情景再现:不敢晒太阳,一旦日晒后两颊就出现“高原红”而且久久不褪;长时间曝晒后脸颊好像火烧一样又疼又痒,还会长出水泡和成片的红色小疹子。
原因分析:日晒后出现的皮肤过敏症状,在医学上也称为日光性皮炎。一般是在肌肤曝晒后出现的问题,如皮肤红肿、发痒、水疱或疹子。这是由于紫外线过度照射后,引发的皮肤急性炎症反应,通常多发于肤色较浅或白皙者,严重时还会出现边界明显的红斑、水肿、疼痛甚至全身反应。
抗敏保养方案:
每天出门前都要使用SPF25/PA++以上,兼具提升肌肤自身抵抗力的温和防晒霜(面部和裸露肌肤都要涂抹)。同时尽量减少日晒,特别是在阳光强烈时的曝晒,要使用遮阳伞、太阳镜,穿长衣长裤等物理防晒法配合,让防晒滴水不露。
日晒后,及时清洁肌肤并使用具有镇静舒缓效果的保湿化妆水或面部喷雾为肌肤补充水分,并用含有天然芦荟、洋甘菊、欧薄荷等植物或温泉矿物精华的保湿面膜,厚厚涂在肌肤表面,镇静红肿发炎并补充晒后肌肤流失的水分。如果仍感觉红肿疼痛或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应尽快求助皮肤科医生。
坚持使用抗氧化保养品,如维生素C、E及茶叶精化成分的抗氧化修护面霜,能够强化肌肤自身的防御机能,对抗紫外线照射、环境刺激导致的肌肤敏感,并中和自由基,恢复肌肤健康。
#p#副标题#e#
衣服饰品也会让你过敏
6.漂亮衣服惹的祸
情景再现:刚穿了半天的新衣服,先是脖子痒,后来是腋下腰间也发痒,用手一抓就又红又肿;网上淘来的欧洲古董项链,刚戴了一天,脖子就长了一圈小红疹。
原因分析:穿衣服戴项链也能让皮肤过敏,那是因为你接触到了衣饰中的过敏源。一般来说,人造聚酯等合成纤维织物比天然织物(棉、麻、丝制)更易引起敏感,除了衣物本身的材质外,许多衣服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甲醛树脂、防皱处理剂、柔软加工剂及荧光增白剂等化学物质,也会导致皮肤过敏。至于金属首饰,最常见的致敏金属是镍、铬、汞、金、铂、钡。
抗敏保养方案:
挑选衣服的时候要闻味、观色。如果衣服散发出刺激性异味,就说明甲醛等有害物的残留量比较高,浅色调衣服用甲醛染色超标的风险会相对小些。
敏感肌肤者尽量选择天然材质的服装。但是无论是什么材质,新买回的衣服都不要立即穿上身,最好及时打开包装晾晒1~2天,或用温和洗涤剂清洗,以免引发过敏问题。
当出现衣物或首饰过敏时,不要用挠抓、摩擦的方法来止痒。先用冷水或洁肤乳清洁局部,在还没有完全抹干水分时涂上薄薄的凡士林或皮炎平软膏,并待在阴凉环境中,便能迅速镇静皮肤,缓解瘙痒,建议及时就医。
使用含有神经酰胺的保养品,神经酰胺就像胶棒一样,一边将水紧紧包住,一边将细胞与细胞粘合起来,起到将水分锁在角质细胞的作用。涂抹产品要以轻柔按压的方式,不要拍打或用力揉搓。
补充抗氧化剂和营养剂,能增强肌体和皮肤的抗敏感能力。营养剂包括,维他命B族、胶原蛋白口服液等,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态来补充。
#p#副标题#e#
胡乱保养皮肤会导致肌肤过敏
7.呵护皮肤也会有错
情景再现:新买的防晒霜,涂了不到几个小时皮肤就发红发痒;爽肤水、面膜、乳霜一概不敢轻易更换,否则就要你好看,轻则红肿重则长痘脱皮。
原因分析:化妆品越用越多,导致化妆过敏的人也越来越多。其原因是由于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对皮肤细胞产生刺激,使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导致过敏。导致化妆品过敏的主要成分是化学香料、防腐剂、色素、有害的重金属成分等,而某些产品中的酒精、果酸、水杨酸等成分如果浓度过高也会对肌肤产生刺激,引发过敏症状。
抗敏保养方案:
暂时停用所有标示“药用”、含酸类成分、香料、酒精或是多功能诉求,如兼具美白及抗老去皱功效的保养、去角质、焕肤产品。因为即使不是敏感性肌肤,也会因为这些产品中的高浓度果酸、水杨酸、维生素A等成分引起过敏反应。
如果你属于特别脆弱、容易过敏型肌肤,又找不到确切的过敏源,不妨挑选那种专为敏感肌肤设计的、标有“通过过敏性测试”、“通过皮肤科医师对幼儿临床测试”、“通过眼科医师测试”、“不含香料、防腐剂”等标识的美妆品。在使用新品时,先在耳后或手臂内侧试用,24小时后确定安全方可使用。
平时在涂抹防晒品、粉底及彩妆品时,最好不要直接涂抹在皮肤上,而是进行基础保养品与隔离后再涂抹,涂抹时量要足,而且覆盖均匀才行。
Tips:小心!这些容易引发敏感的化妆品成分
1.油脂类:虽然能保持皮肤滋润,但会阻止皮肤呼吸,导致毛孔粗大,引发皮脂腺功能紊乱;有些动物油脂还会造成肌肤敏感。
2.乳化剂:乳液、面霜中常见的成分,健康肌肤正常使用不会有问题。但是敏感肌若使用不当会导致过敏。
3.化学色素、香料:前者易造成敏感与色素沉着,引发色斑;后者具有强致敏性,易引发过敏反应。
4.杀菌剂: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死有益菌,降低皮肤自身的保护功能。
5. 防腐剂:会产生100%的活性氧,是皮肤敏感及老化的元凶之一。
6. Benzophenone-3(二苯酮-3):常见的防晒成分,可以隔离UVA,浓度高时容易引发敏感。
7. PABA (对氨基苯甲酸):可隔绝 UVB,曾经一度被广为采用,后因发生过敏反应的比例太高,所以现在已很少使用。